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晏殊和晏幾道是什麼關係,江西名人故事

唐詩宋詞說明了兩個朝代的人所喜愛的不同文學,在宋代繼承父親家業作詞的人不少,但是能夠像晏殊和晏幾道一樣,父子盡為人所熟知的卻是不多的。本期江西文化一起來了解一下晏殊和晏幾道。

江西名人故事:晏殊和晏幾道是什麼關係

晏殊(991~1055)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字同叔。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7歲應神童試,真宗召他與進士千餘人同試廷中,他神氣自若,援筆立成。賜同進士出身。從祕書省正字官至知制誥,進禮部侍郎。後因事出知宣州,改應天府。

又任禮部、刑部、工部尚書,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病卒於家,仁宗親臨祭奠。諡元獻。《宋史》本傳說:“自五代以來,天下學校廢,興學自殊始。”晏殊則是真正的“伯樂”。

他任職期間,發現和獎掖了不少精英。其中,有的後來居上,在當朝乃至後世,都遠比晏殊更有影響:像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等等;有的份量稍輕,卻也“雁過留聲,人過留名”:如梅堯臣、富弼、宋祁、韓琦、孔道輔、張先、柳永等等。

晏幾道宋人筆記說他是晏殊的“暮子”。他自小即為貴介公子,又是名父之子,是當時認真寫詞的一大家,作為《花間》的嫡傳,他的詞勝過乃父。大概一經寫出,即為汴梁的文士所傳詠,如〔鷓鴣天〕“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連道學家程頤也“意亦賞之”(《邵氏聞見後錄》卷十九),承認是好句。他的作品絕大多數是小令,這也是《花間》詞的特色之一。

清代賙濟說:“晏氏父子,仍步溫、韋,小晏精力尤勝。”馮煦說:“淮海、小山,真古之傷心人也。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求之兩宋詞人,實罕其匹。子晉欲以晏氏父子追配李氏父子,誠為知言。”況周頤說:“小山詞從《珠玉》出,而成就不同,體貌各異。”夏敬觀結合他的身世以論其詞,較為深刻:“晏氏父子,嗣響南唐二主,才力相敵,蓋不特詞勝,尤有過人之情。叔原以貴人暮子,落拓一生,華屋山丘,身親經歷,哀絲豪竹,寓其微痛纖悲,宜其造詣又過於父。”

晏幾道的詞風濃摯深婉,工於言情,與其父齊名,世稱“二晏”。但當時及後世作者都對他評價很高,認為造詣在殊之上。“北宋晏小山工於言情,出元獻(晏殊)、文忠(歐陽修)之右……措辭婉妙,一時獨步。”(《白雨齋詞話》)詞風逼近其父。既有晏殊詞風的清麗婉曲,語多渾成;又比晏殊詞沉摯、悲涼。

特別是在言情詞上,更優於其父。由於社會地位和人生遭遇的不同,詞作的思想內容比晏殊詞深刻得多。其中有不少同情歌妓舞女命運、歌頌她們美好心靈的篇章。也有關於個人情事的回憶和描寫。通過個人遭遇的昨夢前塵,抒寫人世的悲歡離合,筆調感傷,悽婉動人。在有些作品中,表現出不合世俗、傲視權貴的態度和性格。

TAG標籤:幾道 江西 名人 晏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