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列表

鄭成功和鄭和是什麼關係,同姓名人

說起鄭成功收復臺灣相信大家都知道,在驅逐未來侵略者的鬥爭中,鄭成功對扞衛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中華民族的利益做出了重大貢獻,因而在收復臺灣這件是上具有著及其重大的歷史意義,但是有時候會有同學們把鄭成功與鄭和搞混了,那麼他們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沒有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同姓名人,鄭成功和鄭和是什麼關係

鄭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鬆,字明儼、大木。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漢族,明末清初軍事家,抗清名將,民族英雄。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時監生,因蒙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並封忠孝伯,世稱“鄭賜姓”、“鄭國姓”、“國姓爺”,又因蒙永曆帝封延平王,稱“鄭延平”。

1645年(清順治二年,弘光元年)清軍攻入江南,不久鄭芝龍降清、田川氏在亂軍中自盡。鄭成功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原明朝南京),但終遭清軍擊退,只能憑藉海戰優勢固守泉州府的海島廈門、金門。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永曆十五年)率軍橫渡臺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大員(今臺灣台南市境內)的駐軍,收復臺灣,開啟鄭氏在臺灣的統治。

鄭成功收復臺灣後首先是建立政權,廢除荷蘭侵略者的一切殖民體制和機構,他以赤嵌為東都明京,設一府二縣。府為承天府,縣為天興縣、萬年縣。天興縣管北路,萬年縣管南路。也在島上設立了一個安撫司,專門管理這個地區的事務。從此臺灣建立起與祖國大陸相同的府縣制度。

2、民族政策。鄭成功率部進入臺灣後,嚴以治軍,下令不許騷擾高山民族,不許侵佔高山民族的耕地。還大力提倡教育,在高山族居住區設鄉塾,送子女入學者可減免賦稅和徭役。

開發寶島
  首先是積極推行屯墾制度,寓兵於農,以解決缺糧問題。鄭成功在臺灣大力推行屯田,這寓兵於農。幾年以後軍隊不但可以自給自足,而且還有餘糧上繳給政府。其次是鼓勵大陸沿海居民到臺灣從事開墾。幫助高山族提高生產技術。在鄭成功父子的經營和臺灣各族人民的努力下,臺灣逐漸擺脫了落後狀態,趕上祖國大陸其他富庶地區,成為祖國一座美麗富饒的島嶼。

商業是社會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鄭成功利用臺灣四面環海,對外貿易方便的有利條件,大力發展海外貿易。在廈門時,他就經常派遣商船到東南亞各國進行貿易,到了臺灣後,清朝實行“海禁”,不許大陸商船下海,鄭成功更獨佔了海上貿易。

他繼續和日本、暹羅、越南、菲律賓、柬埔寨等國家通商,把臺灣的土特產,如鹿皮、鹿脯、樟腦、硫磺、蔗糖等外銷國外,換回所需要的刀劍、盔甲和生活日用品。海外貿易的發展活躍了商品經濟,也增加了鄭成功的財政收入。這些貿易措施推動了臺灣經濟的發展,以至在鄭成功之後的二十多年裡,臺灣經濟與大陸逐漸同步發展。

同姓名人,鄭成功和鄭和是什麼關係 第2張

鄭和(1371-1433),明朝太監,原姓馬,名和,小名三寶,又作三保,雲南昆陽(今晉寧昆陽街道)寶山鄉知代村人。中國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鄭和於明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是馬哈只第二子,鄭和有姐妹四人。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軍隊進攻雲南,馬和僅十歲,被明軍副統帥藍玉掠走至南京,閹割成太監之後,進入朱棣的燕王府。永樂元年(1403年),姚道衍和尚收馬和為菩薩戒弟子,法名福吉祥

在靖難之變中,馬和在河北鄭州(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鄭州,另一說為“燕京鄭村壩”,今日北京東壩村)為燕王朱棣立下戰功。永樂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書“鄭”字賜馬和鄭姓,以紀念戰功,史稱“鄭和”。並升任為內官監太監,官至四品,地位僅次於司禮監。

鄭和有智略,知兵習戰,明成祖對鄭和十分信賴。1405到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宣德六年(1431年),欽封鄭和為三寶太監。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鄭和在印度西海岸古裡去世,賜葬南京牛首山。

1381年朱元璋為了消滅盤踞雲南的元朝勢力,派手下傅友德、藍玉等率30萬大軍,發起明平雲南之戰。在戰亂中,年僅11歲的馬和被明軍俘虜,被閹割,在軍中做秀童。後來,進入南京宮中,在14歲那年來到北平的燕王府。燕王朱棣見馬和聰明、伶俐,便把馬和留在身邊,成為燕王的親信,為了提高身邊服務親隨的文化水平,朱棣不僅挑選學識豐富的官員到府中授課,而且還讓他們隨意閱讀府中的大量藏書。

天資聰穎、勤奮好學的馬和很快便成了學識淵博的人。由於馬和身材魁梧,知識豐富,思維敏捷,出色地完成燕王委派他的使命,得到朱棣的器重,“內侍中無出其右”,尤其是在幫助朱棣登基稱帝的過程中,馬和立下大功,更為朱棣所賞識。

在永樂二年(1404年)正月七年級,朱棣以賜姓授職的方式表達他對有功之臣封賞與恩寵時,馬和被賜姓“鄭”,從此便改稱為“鄭和”同時,升遷為內官監太監,相當於正四品官員。史稱三寶太監。

這是由於朱棣皇帝對鄭和的人品、才能、知識有充分的瞭解。鄭和少年時就在朱棣身邊長大,跟著朱棣南征北戰,是“靖難之役”的有功之臣,並被朱棣皇帝視為心腹。但是,更為重要的是鄭和本人所具備的素質和條件適合於擔任下西洋總兵正使一職,率領船隊下西洋。首先,鄭和懂兵法,有謀略,英勇善戰,具有軍事指揮才能。

鄭和少年時就在明軍中服役,在明軍中長大,後轉入燕王府侍候朱棣。鄭和成年後,經受了戰火考驗,跟著朱棣參加“靖難之役”,出生入死,轉戰南北,經歷數次重大戰役,具有實戰經驗。為此,朱棣皇帝才授予鄭和“欽差總兵太監”軍階,將二萬餘名官兵交給鄭和指揮。鄭和下西洋中的幾次軍事行動也證明了鄭和的軍事指揮才能,確保了這幾次軍事行動的成功。

鄭和下西洋的船隊是一支規模龐大的船隊,完全是按照海上航行和軍事組織進行編成的,在當時世界上堪稱一支實力雄厚的海上機動編隊。很多外國學者稱鄭和船隊是特混艦隊、鄭和是海軍司令或海軍統帥。

  著名的國際學者,英國的李約瑟博士在全面分析了這一時期的世界歷史之後,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明代海軍在歷史上可能比任何亞洲國家都出色,甚至同時代的任何歐洲國家,以致所有歐洲國家聯合起來,可以說都無法與明代海軍匹敵。”人數眾多,組織嚴密鄭和下西洋船隊,是根據海上航行和擔負的任務,採用軍事組織形式組建的。

鄭和下西洋的影響無疑是久遠而巨大的。至今南洋一帶無處沒有關於鄭和下西洋的遺蹟與紀念物。作為明代最具有開拓象徵意義的鄭和下西洋也一直受到後世史家的積極評價。已故著名史學家吳晗認為鄭和下西洋一是經濟上有收穫。

二是政治上弘揚國威,三是文化傳播,“使南洋諸國均染華風”,四是華僑移民增加,“使中國人在南洋的地位陡然提高”。因此,吳晗認為,假如政府能繼續經營,“或許世界史要從此變一個樣子”。他又援引沙勞越王查爾斯布羅克之言:“使南洋無華僑,吾人將一無所能。”

【結束語】看到了這裡不知道大家整明白了沒有呢?可不要在混到一起說兩個人有什麼關係了,前後者是沒有任何關係。鄭和是明朝前期朱棣時代的人,而鄭成功是明朝後期南明時代的人。如果非要說是什麼關係,小編認為也就都是明朝時期的民族英雄吧

TAG標籤:鄭和 姓名 鄭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