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無錫昭嗣堂的歷史傳說

嗣堂在我國的存在很普遍,而位於無錫的昭嗣堂又稱香楠廳,它是嘉靖七年進士曹察所建宅第,到了乾隆十三年,曹氏後人將其改為家祠,名“昭嗣堂”。現在的昭嗣堂已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作為研究無錫文化的重要參考。在昭嗣堂有一個引人深思的故事流傳至今。

無錫昭嗣堂的歷史傳說

據史書中的記載:曹察有一愛女,長得十分美麗,深得嘉靖皇帝寵愛,於1536年冊封端妃,三年後,端妃曹氏生了寧安公主。

《明史》中記載:“(嘉靖)二十一年,宮婢楊金英等謀弒逆,帝賴後救得免,乃進後父泰和伯銳爵為侯。初,曹妃有色,帝愛之,冊為端妃。是夕,帝宿端妃宮。金英等伺帝熟寢,以組縊帝項,誤為死結,得不絕。同事張金蓮知事不就,走告後。後馳至,解組,帝蘇。後命內監張佐等捕宮人雜治,言金英等弒逆,王寧嬪首謀。又曰:曹端妃雖不與,亦知謀。時帝病悸不能言,後傳帝命收端妃、寧嬪及金英等悉礫於市。並誅其族屬十餘人。然妃實不知也。久之,帝始知其冤。”

《世宗方皇后傳》中記載:“(端)妃實不知也,以寵故及於難。帝遂銜後。二十六年十一月乙未,宮中火,中官(太監)請救後,帝不應,後遂崩。”

講的是:因嘉靖皇帝性格多疑、暴戾,1542年的一天晚上,在紫禁城宮內發生了一樁駭人聽聞的事件:十幾名年輕宮女因受皇帝虐待,擬將皇帝勒斃,因一時慌亂,繩子結成死扣,無法再勒緊,皇帝一度被勒氣絕,後又復甦。這就是明代歷史上著名的“壬寅宮變”,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事件。

皇后方氏對端妃曹氏的受寵(可能有時在皇帝面前言論,以致得罪了其他嬪妃)嫉恨有餘,宮變後的第二天,趁皇帝還未完全甦醒,就將端妃、寧嬪王氏和宮女們一起處死。

嘉靖皇帝對端妃曹氏深有感情,端妃的冤死,對嘉靖皇帝精神上打擊較大,嘉靖皇帝表面上對皇后方氏很好,但實質上,暗中派人將她燒得奄奄一息,過了幾天就去了。

曹察從三明回到碩放,對於愛女的冤死,心情十分悲痛,但此事也難於啟齒。為了紀念女兒,他就傾其所囊(曾受嘉靖皇帝安撫),精心打造了這座全國罕見的楠木名廳。“女兒”在碩放的方言中叫“nun”,“楠木”稱“numu”,“香楠廳”暗喻“香囡之廳”。另也可能想使女兒“流芳百世”、“不朽千年”。

香楠廳正門很奇怪是向北的,門側有兩根青石柱子(原是一碑坊),可能代表父、母雙親(青),遙對著京城,在靜靜地而又十分焦慮地等待著愛女的歸來,哪怕等到石爛了。

痛定思痛,曹察進士在香楠廳的南門寫下了“讓裡世家”四個字,“裡”通“釐”,有“治理、規範”之意,因而“讓裡世家”的意思就是:“忍讓”、“謙讓”要成為曹家世世代代的“家訓”。

TAG標籤:歷史 昭嗣堂 無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