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盤點荷蘭歷史名人故事,海上馬車伕

荷蘭,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霸主,也被譽為海上馬車伕。在這樣的一個高度發達的有著寬容的社會風氣的國家中,關於他們的歷史名人都有哪些呢?他們又分別有怎麼樣的故事?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文化名人中瞭解下吧。

海上馬車伕,盤點荷蘭歷史名人故事

梵高
  文森特·威廉·梵·高(1853-1890),中文又稱”凡高”,荷蘭後印象派畫家。出生於新教牧師家庭,梵高1853年3月30日生於津德爾特,早期因為表達內心的悲痛,曾割斷了自己的耳朵。梵高1890年7月29日在法國瓦茲河畔因困擾其多年的精神疾病發作自殺身亡。是後印象主義的先驅,並深深地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表現主義。

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進行創作,直到他看到了日本浮世繪以及在巴黎遇見了印象派與新印象派,融入了他們的鮮豔色彩與畫風,創造了他獨特的個人畫風。

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後二年創作的,期間梵高深陷於精神疾病中,其最後在他37歲那年將他導向自殺一途。在梵高去世之後,梵高的作品,《天空星夜》、《新向日葵》與《小烏鴉的麥田》等,已躋身於全球最著名最珍貴的藝術作品的行列。

梵高的作品目前主要收納在法國的奧賽美術館,以及蘇黎世的kunshaus美術館。

海上馬車伕,盤點荷蘭歷史名人故事 第2張

倫勃朗
  倫勃朗·哈爾曼鬆·凡·萊因(1606-1669)歐洲17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也是荷蘭歷史上最偉大的畫家。臺灣簡稱為林布蘭特。倫勃朗早年從師P.拉斯特曼,1625年在家鄉開設畫室。畫作體裁廣泛,擅長肖像畫、風景畫、風俗畫、宗教畫、歷史畫等。

倫勃朗一生留下600多幅油畫,300多幅蝕版畫和2000多幅素描,幾乎畫了100多幅自畫像,而且幾乎他所有的家人都在他的畫中出現過。

倫勃朗在繪畫史——不獨是荷蘭的而是全歐的繪畫史上所佔的地位,是與義大利文藝復興諸巨匠不相上下的。他所代表的是北歐的民族性與民族天才。造成倫勃朗的偉大的面目的,是表現他的特殊心魂的一種特殊技術。

海上馬車伕,盤點荷蘭歷史名人故事 第3張

約翰內斯·維米爾
  約翰內斯·維米爾(1632年10月31日—1675年12月15日),是荷蘭優秀的風俗畫家,被看作“荷蘭小畫派”的代表畫家。

荷蘭黃金時代繪畫大師,與梵高、倫勃朗合稱為荷蘭三大畫家。維米爾是荷蘭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但卻被人遺忘了長達兩個世紀之久。維米爾的作品大多是風俗題材的繪畫,基本上取材於市民平常的生活。

他的畫整個畫面溫馨、舒適、寧靜,給人以莊重的感受,充分表現出了荷蘭市民那種對潔淨環境和優雅舒適的氣氛的喜好。

他在藝術風格上也別具特色,他的繪畫形體結實、結構精緻,色彩明朗和諧,尤善於表現室內光線和空間感。維米爾的繪畫給人一種真實性,除了日常生活中的真實之外還使人感到一種信仰上的真實感。

海上馬車伕,盤點荷蘭歷史名人故事 第4張

蒙德里安
  彼埃·蒙德里安(1872年3月7日-1944年2月1日),荷蘭畫家,風格派運動幕後藝術家和非具象繪畫的創始者之一,對後代的建築、設計等影響很大。

蒙德里安是幾何抽象畫派的先驅,與德士堡等組織“風格派”,提倡自己的藝術“新造型主義”。認為藝術應根本脫離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現抽象精神為目的,追求人與神統一的絕對境界,亦即今日我們熟知的“純粹抽象”。

蒙德里安早年畫過寫實的人物和風景,後來逐漸把樹木的形態簡化成水平與垂直線的純粹抽象構成,從內省的深刻觀感與洞察裡,創造普遍的現象秩序與均衡之美。他崇拜直線美,主張透過直角可以靜觀萬物內部的安寧。

海上馬車伕,盤點荷蘭歷史名人故事 第5張

揚·斯丁
  揚·斯丁(1626-1679年),生於荷蘭萊登城,學畫初師奧斯塔德,青年時代遊歷過許多地方,後又師從岳父揚·凡·霍延學習油畫技巧。他的一生主要從事風俗畫創作,作品影響很廣,在當時聲譽僅次於哈爾斯和倫勃朗。

他畫的宗教題材也帶有濃厚的現實風俗特徵,畫面構圖和人物形象構成的場面類似於舞臺,所以他即使描繪普通平凡的日常生活,也有一種舞臺戲劇效果,很注重人物某些細節的描繪,帶有故事性,還略帶幽默感,這些都體現了當時的荷蘭人民對快樂的精神生活的嚮往。

斯丁的畫無論在素描還是色彩,都顯示出畫家熟練的造型藝術技巧,尤以色彩和筆觸,均凝練、渾厚、沉穩,有的風俗場面,造型類似勃魯蓋爾的樸實無華,有的熱情響亮,更重要的是畫中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斯丁不僅是風俗畫家,而且也是位優秀的風景畫家,他的風景畫又帶有風俗畫的情節,在廣闊的自然環境中,人物的組合帶有情節性,所以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如臨其境。

海上馬車伕,盤點荷蘭歷史名人故事 第6張

埃舍爾
  M.C.埃舍爾(1898-1972),荷蘭科學思維版畫大師,20世紀畫壇中獨樹一幟的藝術家。出生於荷蘭呂伐登市。中學時在梵得哈根(F.W.VanderHaagen)教導美術課,奠定了他在版畫方面的技巧。21歲進入哈勒姆建築裝飾藝術專科學校學習三年,受到一位老師馬斯奎塔(SamuelJesserundeMesquita)的木刻技術訓練,他強烈的藝術風格對埃舍爾之後的創作影響甚大。1923年起到南歐旅居作畫,早期木刻作品大多取材於南歐建築與風景。1935年前後嘗試描摹西班牙阿爾罕布拉宮的平面鑲嵌圖案,開始轉變風格。

作品多以平面鑲嵌、不可能的結構、悖論、迴圈等為特點,從中可以看到對分形、對稱、雙曲幾何、多面體、拓撲學等數學概念的形象表達,兼具藝術性與科學性。

海上馬車伕,盤點荷蘭歷史名人故事 第7張

伊拉斯謨
  德西德里烏斯·伊拉斯謨(約1466—1536)尼德蘭哲學家,16世紀初歐洲人文主義運動主要代表人物。1524年寫了《論自由意志》並同馬丁·路德通訊,批評路德。他知識淵博,忠於教育事業,諷刺了經院式教育,反對死記硬背,主張學習自然科學。其一生始終追求個人自由和人格尊嚴。

伊拉斯謨是個人文主義者,他的人生目的是迴歸真理的源泉,在他那個時代這首先是要把幾個世紀曲解了的《聖經》復其原貌,還其本意,並以他對真理探索的精神把智慧傳給世人。所以,他所做的事情沒有一件不是為路德的宗教改革準備土教育界的;然而事情常常不是按常情常理髮展的;當新事物在大喊大叫以排山倒海之勢而至的時候,那些細水長流的、時而是默默的、然而是鍥而不捨地具有開拓前景之功的工作,往往是人們不容易看到的。

海上馬車伕,盤點荷蘭歷史名人故事 第8張

斯賓諾莎
  巴魯赫·德·斯賓諾莎(公元1632年11月24日-公元1677年2月21日),猶太裔荷蘭籍哲學家。近代西方哲學公認的三大理性主義者之一,與笛卡爾和萊布尼茨齊名。

斯賓諾莎出生阿姆斯特丹的一個從西班牙逃往荷蘭的猶太家庭。年輕時進入培養拉比的宗教學校,在艱難的生活條件下,他仍然堅持哲學和科學的研究,他的思想通過通訊方式傳播到歐洲各地,贏得人們的尊重。1677年不幸死於肺癆,享年45歲。

他的主要著作有《笛卡爾哲學原理》、《神學政治論》、《倫理學》、《知性改進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