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廣東十大最美古村之橋溪村,遺世獨立

說到古村,總比喧囂的都市多了一點靜謐,更多了些許情懷。它用它的身軀向前來的人們展示了歷史的韻味,銘刻了時光的變遷,更是承載了歷代先民的智慧。那麼本期的城市文化,帶你一同探訪廣東十大最美古村之橋溪村。

遺世獨立 廣東十大最美古村之橋溪村

橋溪村,是廣東省梅州市東北部雁洋鎮的一個自然村落,與大埔縣英雅鄉接壤,位於梅州陰那山五指峰西麓。橋溪村是一個儲存得很好的客家小山村,極少有外人打擾過的痕跡。村子四面環山,高高的香爐峰在村子北面的遠處勾出淡淡的痕跡,阻擋住北來的朔風;東面是客家神山陰那山的五指峰,從田間偶爾抬起頭來,總會看到遺世獨立的五指峰巒,把山外面的困苦、煩惱、不平一掌隔絕。

橋溪村是個名副其實的僑鄉。小村朱、陳兩姓人家,自明朝末年開始,世代聯姻。如今村裡儲存有朱氏後人留洋後回來興建的繼善樓、世德樓、寶善樓、世安居、寶慶居、祖德居等建築,陳氏人家建的仕德堂,是一反圍龍結構的大屋。

從村口至村中,有特色的客家民居建築有不少。其中村中朱氏始建於清光緒二十八年,歷時12年才竣工的“繼善樓”,就是其中的翹楚。繼善樓是一座典型的二層夯築的槓式圍樓,不但規模比較大,有七槓之多,而且內部裝飾甚為精緻,在這麼一個偏遠的小山村裡,存在這樣一座華麗的大屋,確實讓人有些意外。

精美的建築是橋溪村魅力的標誌,小村另一個動人之處,是藏匿一個失散皇族的傳說,亦真亦幻,引人入勝。源於陰那山五指峰中的山澗溪水,自東向西從村中流過,這脈脈流水、清澈山泉,滋養著在這裡生活了400多年的橋溪客家人。

龐大的明朝皇族,數十萬鳳陽朱氏,大部分在李自成入京時,被農民軍屠殺;另一部分,在抵抗清軍時殉國。當年有一批被李自成俘虜至京城的皇族成員,包括太子朱慈烺、崇禎三子定王朱慈炯、四子永王朱慈炤、秦王朱存樞、晉王朱求桂等人,清軍攻陷北京後,這部分被俘皇族在兵荒馬亂中失蹤,下落不明,一直是樁歷史疑案。

傳說太子朱慈烺跟隨嘉應(今梅州)人李士淳(明末的翰林院編修,充東宮講讀),避難到李的家鄉梅州,為避人耳目,太子削髮為僧,在梅州陰那山的靈光寺隱姓埋名,靜度餘生,後來老死深山,被當地人尊為“太子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