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廟會有哪些傳統文化特色,過年最熱鬧的活動

中國地方廟會是一種具有多民族文化的民俗活動,其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不少地方過年時節莫過於逛廟會,熱鬧非凡。一起來看看地方廟會的特色文化吧。

過年最熱鬧的活動:廟會有哪些傳統文化特色

在廟會上,有不少民俗活動,諸如:摸石猴、窩風橋打金錢眼等。在白雲觀廟門內的弧形石雕下方,有一石猴浮雕,老百姓認為摸一下石猴可以去病消災、延年益壽,於是競相觸控;

窩風橋下的橋洞裡吊著一枚大銅錢,銅錢孔中有一隻小銅鐘,上書“鐘響兆福”四字,你若是能用手中的硬幣投中銅鐘,就能心想事成,這兩項是廟會上最熱鬧的活動。
  隨著時代變化,古老的廟會亦增添了不少新內容,如借廟會之時洽談生意等,但展示民俗一直是廟會最主要的特色。內容有舞獅、傳統民族花會、現代舞、北京民俗人物造型、傳統商業“幌子”展、老北京老照片展、民間手工藝展、特價書市和京劇、武術、雜技專場等。廟會集旅遊觀光、休閒娛樂、購物餐飲為一體,具有鮮明的傳統民族特色。

祭神儀式
  廟會風俗與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廟觀的宗教活動有著密切的關係,往往需要舉行祭神儀式。例如“行像”活動。“行像”是把神佛塑像裝上彩車,在城鄉巡行的一種宗教儀式,所以又稱“行城”、“巡城”等。

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公元485年)遷都洛陽後,大興佛事,每年釋迦牟尼誕日都要舉行佛像出行大會。佛像出行前一日,洛陽城各寺都將佛像送至景明寺。多時,佛像有千餘尊。

出行時的隊伍中以避邪的獅子為前導,寶蓋幡幢等隨後,音樂百戲,諸般雜耍,熱鬧非凡。唐宋以後廟會的迎神、出巡大都是這一時期行像活動的沿襲和發展。並漸次推廣到四川、湖廣、西夏各地。元、明以後,行像之風才衰落,很少見於記載。

祈子活動
  廟會一開,八方來拜,敬神上香,祈願還家。這是圍繞“廟”和“會”祭之神而展開的活動,是傳統廟會的主題。其中帶有巫術意味的祈子活動,最典型地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這是由中國農業社會的性質決定的。

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人們的生存環境基本上沒有發生改變,子孫後代的繁衍成為千百年來的頭等大事。所以,祈子這種遠古的巫術形式,便會附著於各種集會形式展現出來。這方面比較典型的廟會有河南淮陽的人祖廟會、天津的媽祖(天后宮)廟會、山西平遙的雙林寺廟會、北京的妙峰山和白雲觀走會等。

過年最熱鬧的活動:廟會有哪些傳統文化特色 第2張

淮陽祭祀女媧和太昊伏羲的人祖廟會可以說是最具有原始宗教和巫術意味的廟會了。淮陽城北的人祖廟,是傳說中埋藏太昊和伏羲頭骨的地方,因此也稱太昊陵。每年的農曆二月二日至三月二日舉辦為期一個月的人祖廟會,其主要活動是祭拜人祖和“拴娃娃”。

已婚未育的婦女,都要在廟會期間掏象徵生育之門的“子孫窯”,並買回一些當地的泥玩具“泥泥狗”,以求早日得子。這些用黃土捏成的泥玩具,有造型各異的“人面猴”,當地人稱為“人祖猴”,也有各種怪異有趣的動物玩具如兜肚猴、猴頭燕、雙頭虎、牛、豬、馬、羊等。婦女們除了用它們供祭人祖外,還將它們拿回家給孩子們當玩具。

民間演出
  廟會是與文化娛樂有關的節日活動,有各類民間藝人進行表演營生。

其中主要有:秦腔戲、扁擔戲(即木偶戲)、相聲、雙簧、魔術(我國古稱“幻術”,俗稱“變戲法”)、數來寶、耍中幡、秧歌、高蹺等。

民間玩具
  北京廟會上的麵塑民間廟會以其特殊的魅力,深深吸引了市井百姓。廟會上的玩具市場最為花哨。在民間兒童玩具攤上,擺滿了假面、戲劇木人、小車、刀矛、竹龍。廟會中的民間玩具種類繁多,製作精巧,件件都稱得上是手工藝品。

主要有:空竹、撲撲登、走馬燈、鬃人、吹糖人、畫糖人、塑糖人、麵塑、九連環、撥浪鼓。

賣玩具的方法有多種,例如:套圈、搖彩、打槍。

名稱
  廟會的名稱,一般以廟的名稱命名,如城隍廟廟會、關帝廟廟會,等。但是也有例外,如華縣高塘鎮每年農曆十月一日廟會,由於出售的古衣特別多,故名“賽古會”。又如該縣城東南福成山,每年二月初八有祭祀少華山山神的廟會。當地農副產品,如耙杖、杴把等均集中在此銷售,號曰“杖把會”。

時間
  廟會有的是一年一度,有的一個月內就有數天,會期除固定的,還有不定天數的。比如清末民初的會期:每月逢九、十、一、二是隆福寺,逢三是土地廟,逢五、六是白塔寺,逢七、八是護國寺。

再加上正月七年級開廟的東嶽廟和大鐘寺(一般開廟10天到半月),八年級的財神廟,十七、十八的白雲觀,三月九年級的蟠桃宮等等。各類廟會幾乎天天有,有時一天還不只一處,所以說北京又是廟會的天下。想把所有的廟會詳盡地統計起來實在是不太容易。

廟會的日期,在寺廟節日舉行。例如,相傳藥王孫思邈生於二月八年級,耀縣藥王山便從此日起舉行為期10天的廟會。又如相傳太上老君生於二月十五日,西嶽大帝生於三月十八日、東嶽大帝生於三月二十八日,各地的老君廟、西嶽廟、東嶽廟便分別在這些日子舉行廟會。

我們的祖先,把這些神佛的“生日”有意安排在農閒時間,或年初,或年終,或春播夏種之間,或秋收冬藏之後,其目的,除了祈禱吉慶之外,就是為了便於開展貿易活動。廟會的慶祝時間最初是在舉行各種宗教節日(佛道二教為主)慶典時,後來發展為某些固定日期,現代舉辦時間則多為春節、元宵節等節日。

過年最熱鬧的活動:廟會有哪些傳統文化特色 第3張

地點
  主要分佈在古時的各個寺廟周圍,如北京的隆福寺(已被拆除)和白雲觀,京都的賀茂御祖神社。也有無廟而會的地方,北京的龍潭湖、廠甸以及大部分唐人街狀況都是如此。

原來屬於民間信仰的報賽酬神活動,紛紛與佛道神靈相結合。其活動也由鄉間里社逐漸轉移到了佛寺和道觀中進行。在佛、道二教舉行各種節日慶典時,民間的各種社、會組織也主動前往集會助興。這樣,寺廟、道觀場所便逐漸成了以宗教活動為依託的群眾聚會的場所了。

經費
  古代時,除由平時的香油錢收入作為支出,地方上還會依每戶男丁數認捐,俗稱收丁錢,由爐主或頭家挨家挨戶收取。在中國大陸,現代的廟會由於已發展成為一種集市。

所以會有專門的管理者來組織和管理各個經營者及其商鋪,並收取一定的費用。春節前的攤位招商,據報道有的攤位拍賣經營權賣到數萬元。在唐人街,各種廟會是由當地華團組織。

土產市場
  土產品市場,是廟會貿易的主體市場。

舊時的廟會,在開展貿易活動之前,要舉行祭神儀式。例如,蒲城縣永豐鎮每年六月初六的后稷廟會,使用的是宮廷儀式,莊嚴肅穆。會時清晨,從地方官員到有身份的鄉紳,都要沐浴更衣,穿戴整齊,進入后稷廟,跪拜農神——后稷的塑像。

大家共唱《永豐之章》:“先農播谷,克配彼天。粒我蒸民,於斯萬年。農祥神正,協風滿壇。日子小子,宜稼于田。”有樂班和歌班配合。祭神儀式之後,貿易活動才能自由展開。

土產品種類很多:農具、日用品、家禽家畜等。有些地方,將廟會稱作“騾馬大會”。

飲食市場
  廟會具有明顯的遊樂性質,和平時集市相比,飲食市場特別發達。

廟會期間,臨時建成的飯館、酒館、茶館林立。從前,農民趕會時,為了省錢,一般自帶乾糧。他們進了這種飯館後,將乾糧掰成小塊,由對方加工。農民們說,到這種館館吃飯,“花錢不多,吃得煎火,”(“煎火”是關中方言,即熱火。)

【結束語】親們所在的城鎮是否也有熱鬧的廟會呢?新春將至,小編最最最期待的廟會就快要到來啦!

TAG標籤:熱鬧 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