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卡奔塔利亞灣,20世紀始被開發的地帶

整個世界的海陸分佈比例大約在3:7,陸地為3,海洋為7。海域遼闊的世界,因為陸地分佈的不均勻,形成了不一樣的海岸線,有的綿延數千數萬裡,有的曲折成弧形。海灣就是這樣出現的。不同大洲因地殼運動,板塊分裂,形成的海灣大大小小,各具風格。我們一同到城市文化中瞭解海灣吧。

20世紀始被開發的地帶 卡奔塔利亞灣

卡奔塔利亞灣位於澳大利亞北部阿納姆地與約克角半島之間。東西最大寬度670公里,南北長約600公里。水深一般不超過80米。是阿拉弗拉海(Arafura Sea,為太平洋的一部分)的一個長方形的淺水灣,凹入澳大利亞東北部海岸。

海灣底部是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的大陸棚。有一座橫跨託列斯海峽(Torres Strait)的山嶺將海灣底床從珊瑚海(Coral Sea)分隔開來,另一座從韋塞爾島(Wessel Island)向北面綿亙的山嶺又將海灣底床與阿拉弗拉海的班達海盆(Banda Basin)盆底相分隔。

海灣位於卡奔塔利亞盆地的北部、中部和西半部。約於2億年前形成的中生代沉積岩厚度有1,524公尺(5,000尺)左右,其下有一層非常古老的前寒武紀巖。後來在5,000萬年前形成的岩層在海灣岸上生成厚達9.9公尺(33尺)的鋁土礦層。在威爾斯利(Wellesley)群島和愛德華。佩柳爵士(Sir Edward Pellew)群島,覆蓋於上述礦層之上的是砂石層,可以表明過去的海拔比今日的為高。海灣西部有大量錳礦,似乎是沿著一個原始海灣參差的海岸線形成。這個數世紀以來未被人注意的海灣,自20世紀後期開發鋁土礦、錳和對蝦(河蝦)資源後,始引起國際上的重視。

TAG標籤:地帶 世紀 利亞 卡奔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