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民間故事/列表

感人的故事,安徽裕溪和長安的傳說

裕溪河,古稱濡須水,是含山縣與巢湖市居巢區,無為縣的天然界河。是巢湖市乃至合肥市水上運輸的主要航道,水資源極為豐富。這附近有個叫裕溪口的地方,邊上還有個叫長安的小廟,兩者都頗有來歷。本期民間故事,帶你看看裕溪和長安的傳說。

安徽裕溪和長安的傳說,感人的故事

危難贈飯
  春秋戰國時期,楚平王聽信奸臣費無忌的讒言,竟然不問是非,就將太師伍奢滿門抄斬,伍家107人被殺,只剩下在邊關做守將的次子子胥因得到風聲而逃脫。楚平王獲知伍子胥逃跑,決心要斬草除根,於是在全國萬金懸賞,指令各州府縣畫像通緝伍子胥,並分兵四處日夜搜尋追捕。

伍子胥面對危境只得日宿夜行,四處躲藏。這天上午,他拖著疲憊不堪的身軀,逃至瀨水江邊。此時的他不但衣著襤褸,更是三天三夜粒米未進,早餓得頭昏眼花、四肢無力。眼看就要倒下,但聰明的伍子胥知道,如果真的倒在江邊,自己將必死無疑。他知道,官方在夜間會對四周加緊搜查和防守,在白天也許會放鬆警惕。於是他強打精神,掙扎起身。正在他一籌莫展之際,前方蘆葦叢深處閃現出一個衣著樸素、手提飯籃的年輕女子,正向他迎面走來。伍子胥老遠就聞到一股誘人的米飯香味,走近後,果然看見女子手中提著半籃米飯。飢不擇食中,他什麼也顧不上,趕緊走上前,雙手抱拳行禮道:“請問大姐貴姓,能否賞一飯充飢?”

女子朝四周飛快地掃了一眼,然後低聲道:“我姓奚,自幼喪父,老母無人奉養,至今仍待字閨中,雖已是三十多歲,但未敢許人,這半籃飯是前村管員外給我的紡紗織布的工錢,帶回家給老母充飢。如果給你,我又怎麼安頓母親呀?”子胥央求道:“大姐,我是楚國難臣,不是乞討為生,由於怕追兵傷害,連日奔波,三天來粒米未沾,請賞一飯活命。待我報得家仇國恨後,定當重金酬謝!”女子聽罷抬頭一看,見伍子胥雖然衣著破爛,滿面憔悴,但相貌堂堂,身材偉岸,且說話文質彬彬,禮貌有加,便放下飯籃說:“官人請用吧。”子胥根本來不及道謝,一把抓住籃子,連碗筷都來不及用,伸出雙手,抓著飯糰就往嘴裡塞,轉眼就將那半籃米飯吃下了一半。

轉眼發現女子正眼睜睜地盯著自己,這才想起這也是人家救命的口糧,而且是救母之食。子胥趕緊停止進食,將剩飯遞給女子。女子知他未飽,便又將飯推到他面前道:“我看你走了那麼遠的路,這方圓幾十裡少有人煙,你就盡情吃吧!母親的飯我回頭再向員外要。”子胥聽罷,就又接著風掃殘雲般地將餘下的飯吃完。隨後他拜謝好心女子救命之恩,趕緊趕路。

剛走十幾步遠又轉回頭道:“大姐,難中人有事相告,你趕緊帶老母逃吧,不然追兵查問我去何方,若你講真話,則有失信義;不講,則受辱嚴刑難熬。待我報仇後定來報恩同享榮華富貴。”女子沉默少許後失聲自語道:“阿爸,我侍寡母潔身自守,何期與外人共言,謹聽訓教做與人為善的有德之人,誰知一頓飯將招難有辱名節。官人你走吧,報仇要緊。”說罷轉身自語:“孃親,不孝女難以報養育之恩了。”說罷便抱起路旁一塊大石縱身滾滾江流……

安徽裕溪和長安的傳說,感人的故事 第2張

班師報恩
  伍子胥見女子如此忠烈,大為感動。他灑淚瀨水江邊。後在東高公和皇甫納的幫助下出得昭關,在吳王處借兵滅楚報了家仇,班師回吳途經瀨水時默默地說:“奚女,你在天之靈聽著,伍員我不是忘恩負義之輩,原想報仇後接你共享榮華,怎知你卻仗義身亡,眼下又不知你母去向,在這裡與你相遇贈飯,使我活命報仇,瀨水地名不好,改名遇奚吧。”(後人因遇奚與水無關,為紀念女子冰清玉潔,取偕音“玉溪”,又因這一帶物產豐富,便將“玉”字更為“裕”字。)“這酬金你就收下吧!”說罷命兵丁將三千金全投入江中……

伍子胥拋金遇奚,正準備傳令行軍,忽見幾名兵卒押一位淚流滿面的白髮老婦來中軍帳報告道:“啟稟元帥,我們正行軍,她攔道哭泣,壞我們大事(在古代部隊行軍,有人攔道哭泣是不吉之兆)。”伍子胥趕緊下馬詢問原委。老婦哭道:“大人,三年前,我女兒贈飯給楚國難臣伍員,招禍投江而亡。聽說他後來在吳國借兵伐楚勝利班師,我思女心痛,看見你們大兵過境哪能忍痛不哭!”子胥見其言之有理,問其何以知之?老婦泣稱,當初女兒捨命救助伍員的過程,早被幾位躲在蘆叢深處打蘆葉的村姑聽得一清二楚。她們回村後,過了好些時日,才告訴老婦實情。老婦聞知女兒死因後,就天天趕到江邊哭泣,沒想到,今日竟然等來了伍子胥。

伍子胥悲喜交加,將老婦人拉上虎皮交椅納頭便拜道:“老媽媽,不是伍員忘恩負義,是我找不著您呀。”說罷連忙叫軍士去江中將金銀撈起,並說:“恩母,多虧你女兒救我,從今後你就做我的義母吧。自被奸臣所害,全家只剩我一人,乾孃,你就隨我去帥府過安心日子吧。”老婦道:“元帥盛情我心領了,你是國家棟梁,我是村婦,失女後我什麼也不想,只想入庵堂修來世。”伍子胥見勸也無益,知其德高,不便相擾,見帳中無人便悄聲對奚母道:“媽媽你既心意已決,我也不便強留,我立即派人在這裡建座庵堂,將水中撈回的諸金放菩薩肚內,機關安在座下,無錢可取出使用,這裡人煙稀少,香火不多,可擺一茶攤供來往客商解渴,這也是件便人利己的功德善事,歹人也不會來添麻煩。這樣便能長久安穩。茶攤、庵堂各取一字,此地以後就叫茶庵吧。”

曹操改名
  後來,曹操兵發東吳路經茶庵,見這一帶土肥水美,卻因江堤矮窄,時有水患,百里蘆叢有歹徒攔劫客商。為讓百姓安生,便下令軍兵、民夫開挖運漕河,後來,曹操兵發東吳路經茶庵,見這一帶土肥水美,卻因江堤矮窄,時有水患,百里蘆叢有歹徒攔劫客商。為讓百姓安生,便下令軍兵、民夫開挖運漕河,以及水脈相通的河溝圩岔,並加固增高了江堤,興建兩座攔江大壩(此為現在的頭壩和二壩),將境內蘆葦灘、沼澤地增開為數十萬畝農田,使這方土地旱澇保收,並懲治了危害鄉里的惡棍歹徒,改茶庵為長安。

數百年過去了,如今每到清明時節,附近的百姓都會自發地趕往裕溪河畔,像敬奉先人一般,在此擺酒祭祀那位忠烈女子。江邊的茶庵,綠色中的長安庵,在和風之中一片寧靜,而旁邊奔騰咆哮的河水被大閘鎖得服服帖帖。裕溪和長安的傳說,一直流傳至今。

TAG標籤:長安 安徽 感人 裕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