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列表

納西族前稱有哪些?,?不同時期的名字

在中國有著56個民族,許多的少數民族都是後來才發現並且列入其中的。納西族也是近代將名稱徹底更換為納西族,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有著不同的名稱。

那麼,本期盤點納西族前稱有哪些。

?不同時期的名字,納西族前稱有哪些?

納西族正式定名於1954年,當時中央民委派出的雲南民族識別調查小組依據大多數納西族人的意願確定了這個稱謂。歷史上納西族有過多種稱謂。兩漢、魏晉時稱“麼沙夷”,唐代到清代稱為“麼些”,近代被稱為“麼些”“摩梭”及“麼西”等。歷史上,納西族還有一些自稱,如“納西”“納日”“納罕”“納桓”等。

納西族有多種自稱:居住在雲南省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古城區、維西傈僳族自治縣、永勝縣、四川省木裡藏族自治縣俄亞、鹽源縣達住等地的納西人自稱“納西”,居住在雲南省寧蒗縣永寧、翠依、四川省鹽源縣、木裡縣的雅礱江流域和瀘沽湖畔的納西人自稱為“納”或“納日”(或音譯為“納汝”)。

居住在寧蒗縣北渠壩和永勝縣獐子旦的自稱“納恆”;居住在雲南省香格裡拉縣三壩鄉的納西人自稱“納罕”(或譯為“納汗”);此外,還有少數自稱為“瑪麗瑪沙”(居住在維西縣)、“路路”(又音譯為“魯魯”,居住在麗江塔城、魯甸等地)。上述自稱中,以納西、納日、納罕、納恆幾種稱謂居多。

自稱納西的人佔納西族總人口的六分之五,因此,根據本民族意願,經批准,於1954年正式定族稱為納西族。“納”一詞有“大”、“巨集偉”、“浩大”、“黑”、“黑森森”、“黑壓壓”等意思,“西”、“日”、“罕”等皆意為“人”。

納西族有多種自稱和他稱。根據《後漢書》、《三國志》、《華陽國志》等史書記載,漢代時居住於越巂郡的納西人稱為犛牛種;蜀漢時居住於漢嘉郡的納西人稱為旄牛夷;晉代居住於定笮(今四川鹽源)的納西人稱為“摩沙夷”。到唐代,《蠻書》等史書多稱納西為“麼些”。

直至族稱正式定為“納西”之前的20世紀50年代初,各地納西人填族別時填“麼些”或“摩西”。藏族人則稱納西族為“姜”(Hjang),白族自古稱納西族為“摩梭”(麼些),但通用的他稱仍為“摩梭”(麼些)。主要居住在中甸縣(現為香格裡拉縣)東南部東壩等地的部分納西人(自稱納西或納罕)被稱為“阮可”(又音譯為“若喀”)。

TAG標籤:前稱 納西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