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列表

東巴紙是納西族最重要的寫經用紙

造紙技術是中華四大發明之一。造紙技術的發明讓人類在文明社會又進步了一大步,在造紙業未被開掘之前,人們都是在石頭上刻上專屬的文字,供人閱讀。在石頭上書寫不僅難度大,更是繁榮麻煩。在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已經看不到石頭上的文字,但有些地方還保留祖先遺留的文化。想知道的話就跟著小編一起了解納西族文化吧!

東巴紙是納西族最重要的寫經用紙

納西聚居於滇西北的麗江、香格里拉,後來保留著圖畫文字,歷史上由祭師東巴掌握,從而稱“東巴文”,用於書寫東巴經。東巴經在納西語中稱“森究魯究”,意思是“刻在木頭或石頭上的文字。”所以東巴經出現時,紙還未傳入納西族地區。

根據記載,大約在元代,麗江地區已有造紙業,但未有對東巴紙的記錄。東巴經一般沒有題寫抄書時間,最早有時間記錄的經文出現於公元1668年(清康熙七年)。用於書寫東巴經的紙稱“東巴紙”,又稱“白地紙”。

東巴紙其製作技藝較為獨特,後保存於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縣三壩納西族鄉的白地村。白地(即白水臺)是納西族東巴文化的發祥地,東巴紙是東巴最重要的寫經用紙,在滇西北各族中久負盛名。

東巴紙的原料採自當地獨有的植物原料“阿當達”,經鑑定為瑞香科麗江蕘花。

其造紙過程由採集原料、晒乾、浸泡、蒸煮、洗滌、舂料、再舂料、澆紙、貼紙、晒紙等工序組成,主要工具有紙簾、木框、晒紙木板、木臼等。東巴紙的活動紙簾較為特殊,晒紙過程明顯受到澆紙法的影響,又有抄紙法的痕跡,是中國造紙術與印巴次大陸造紙法相容幷蓄的結果。

白地東巴紙色白質厚,不易遭蟲蛀,可長期儲存,用它書寫的東巴經典據20世紀40年代的調查有五千多卷。白地東巴紙為弘揚東巴文化做出了卓著貢獻,從工藝史角度來看,它又是研究我國手工造紙的難得例項。

在歷史上,婦女不參加造紙過程,主要是因為東巴紙一般用於神聖目的,婦女一般被認為不潔,從而即使婦女知道技術也不允許參與造紙,但婦女可以採集原料、剝皮、煮料時生火和準備薪柴以及洗料等不含造紙技術的簡單活動。在現實中,婦女不參與造紙的規則已經不再存在。

納西族的手工造紙,融入了一些中原造紙的方法,是多元文化交匯的產物。東巴經卷帙浩繁,後來仍保留有紙1萬多卷,分藏於世界許多國家的圖書館和研究機構。

東巴文化傳承曾一度中斷,再加上外來紙張的湧入和國營造紙廠的建立,對成本高、勞動強、週期長的手工造紙無疑是一個衝擊,對東巴紙的需求越來越少。另外,納西族造紙技藝有傳子不傳女的傳統,一向以家庭作坊進行生產且不外傳,故在現代商業社會的壓迫下隨時都有消亡的可能,急需搶救和保護。

自20世紀80年代後,隨著東巴文化研究的復興和深入,納西族學者注意到東巴文化傳承對納西族的重要性以及東巴紙在其中的作用,支援恢復東巴紙製作技術。

可能你也喜歡:
  佤族對本民族古穴生活的回憶,司崗裡
  趣味橫生的東鄉族婚俗
  “搗杵為樂”的高山族杵舞
  朝鮮族多元文化中的璀璨一脈:農樂舞

TAG標籤:寫經 納西族 用紙 東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