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列表

動聽的保安族傳統音樂文化

音樂能夠代表人的內心,而民族音樂更能表達出民族特色。少數民族的人都能歌善舞,他們通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和對未來的憧憬,創造出許多帶有民族特色的音樂。對於保安族的傳統音樂文化你瞭解多少呢?下面的保安族文化為您帶來更多內容。

動聽的保安族傳統音樂文化

保安族的傳統音樂  保安族是由元明時期一支信仰伊斯蘭教的蒙古人在青海同仁一帶駐軍墾牧,同周圍各民族融合而成。主要分佈在甘肅省保安族自治縣。語言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通用漢文,以漢文為社會交往的工具。保安族人民能歌善舞,擅長吹奏絲竹樂。

保安族是我國西北地區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保安東鄉撒拉自治縣等地。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這個“西域親軍”的蒙古人後裔,逐漸在語言、傳統文化習俗乃至音樂上與當地的回、東鄉等民族相趨同,具有較強的多元混生特色。

保安族傳統音樂屬東亞樂系,包括民間音樂與宗教音樂兩類。其宗教音樂基本與回族宗教音樂相同,主要是伊斯蘭教的誦經調。民間音樂以民歌為主,也有少量樂器如與東鄉族相同的吹管樂器“咪咪”,以及我國傳統樂器如笛、鑼、鼓、鈸等。

“花兒”是保安民歌的重要品種,因屬山歌並多唱情愛類內容而被當地歸於“野曲”一類。在花兒中,保安族有自己特有的曲調“保安令”,它是在對回族、漢族花兒改造的基礎上,吸收蒙古族、藏族民歌的藝術特點而形成的。保安令多屬上下樂句結構,四句歌詞需反覆曲調一次,若是折斷腰式,則在上下樂句間插入一個經過性樂節。節拍大都以三

拍及其復拍為主,兼有少量混合拍和四拍。保安族的宴席曲,有《方四姐》、《恭喜曲》、《十二個月》、《高大人領兵上口外》等。獨有的曲調有《八寶元》、《高山上的一盞燈》等,大多為羽調式和商調式。保安族民歌中常出現前短後長的節奏型,這一特點是由語音重音位置決定的,也是阿爾泰語系諸民族民歌的共同因素。

“花兒”多在田野山間演唱。保安人酷愛“花兒”,幾乎人人都能觸景生情,即興而歌。保安“花兒”的歌詞多為6句式,也有4句、8句、12句,甚至48句的。內容包括生產、生活和愛情等諸多方面,語言生動活潑,比喻貼切風趣。多用漢語演唱。但襯詞、藉詞也常用藏語等演唱。歌聲高亢嘹亮、自由奔放、婉轉動聽。如:“白瓷的碗子細白的面,熱炕上鋪的棉氈,保安人的生活比蜜甜,黨的恩情似海無邊”。

“宴席曲”,顧名思義,是保安族人民在婚禮宴席間唱的歌曲。其歌詞動聽,曲調優美,歡快明朗,邊舞邊唱 ,深受保安人的喜愛。保安族婚禮之夜,全村男女老少都要來鬧婚宴。此時,青年們都聚集到男方家院子裡,圍著火堆,由幾十 個能歌善舞的小夥子,手拉手,肩靠肩,邊唱邊跳,觀眾也隨著節拍和之,使本來就喜氣洋洋的婚禮之夜更增添了歡快的氣氛。

宴席曲有傳統節目,亦有歌手們即興而唱。如一首傳統宴席曲:“月亮兒上來亮上來,啊呀亮呀上來,今晚的東家是有福的人,擺下的宴席火一樣紅,恭喜呀,恭喜大恭喜,拿上一包茯茶來恭喜,莊子上的青年都到齊,送東家一段宴席曲”。保安族人唱宴席曲不分輩份,在熱鬧的新婚之夜,全村凡能行動的都到新郎家去聽去唱宴席曲,分享主人 家的歡樂和幸福。

除了以上歌曲,保安族日常生活和勞動過程中所用的民歌還有很多。比如,與當地漢族勞動號子相近似的打夯號子、連枷號子、拉木號子等,其中以打夯號子最常見。人們生活中隨口可唱的娛樂性小調,如《四季青》《五更哭》,各種酒席場合中唱的酒令歌或酒麴,如《尕老漢》《數麻雀》《清清亮亮一杯酒》,為孩子們所有的短小活潑的兒歌,等等。這些內容豐富、品種多樣、風格雜糅的民間歌曲,為保安族的傳統音樂文化增添了許多色彩。

保安族人民能歌善舞,其藝術之花豔麗別緻,風格獨特的保安族花兒、曲調高亢婉轉的打調、風趣幽默的宴席曲、熱情奔放的舞蹈等都具有很高的藝術和研究價值。

TAG標籤:保安族 音樂 動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