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列表

讓你散發迷人氣質,十大最有氣質的樂器

音樂是每個人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但能給我們帶來愉悅的心情還能給我們帶來精神上的享受。當然,美妙的音樂是離不開樂器來伴奏的,自古以來樂器就有很多種類,那麼,接下來我們來民族文化看看十大最有氣質的樂器,讓你散發迷人氣質。

十大最有氣質的樂器,讓你散發迷人氣質

1、鼓
  在遠古時期,鼓被尊奉為通天的,主要是作為祭祀的器具。在狩獵征戰活動中,鼓都被廣泛地應用。鼓的文化內涵博大而精深,雄壯的鼓聲緊緊伴隨著人類,遠古的蠻荒一步步走向文明。俗可以是民間的歡慶鑼鼓,雅可以進入廟堂祭祀和宮廷宴集。中國鼓類樂器的品種非常多,其中有腰鼓、大鼓、同鼓、花盆鼓等。

簡介
  鼓是我國傳統的打擊樂器,按《禮記·明堂位》的記載,在很早的傳說中,“伊耆氏”之時就已有“土鼓”,即陶土作成的鼓。由於鼓有良好的共鳴作用,聲音激越雄壯而傳聲很遠,所以很早就被華夏祖先作為軍隊上助威之用。相傳黃帝征服蚩尤的涿鹿之戰中,“黃帝殺夔,以其皮為鼓,聲聞五百”(《太平御覽》卷五八二引《帝王世紀》)。

上古時代的戰鼓,皆由鱷魚皮製成,而鼓皮選用鱷魚皮,是取鱷魚的凶猛習性以壯鼓聲。到了周代,據《周禮·地官司徒》之載,已專門設定了“鼓人”來管理鼓制、擊鼓等事。鼓人所管理的有各種用途的鼓,如祭祀用的雷鼓、靈鼓、樂隊中的晉鼓等。其中,專門用於軍事的叫“汾(音)鼓”,據《說文》的解釋,這是一種長八尺,鼓面四尺,兩面蒙革的大鼓。此外,路鼓、晉鼓、等也用於軍旅,這些鼓以後發展為各種規格的戰鼓,在軍事上得到普遍地運用。

十大最有氣質的樂器,讓你散發迷人氣質 第2張

2、笙
  笙,是漢族古老的吹奏樂器,一般用十三根長短不同的竹管制成。古代八音樂器之一(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

笙,是源自中國的簧管樂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樂器,由笙苗中簧片發聲,是能奏和聲,吹氣及吸氣皆能發聲,其音色清晰透亮。在傳統器樂和崑曲裡,笙常常被用作其它管樂器如笛子、嗩吶的伴奏,為旋律加上純四度或純五度和音。在現代國樂團,笙可以擔當旋律或伴奏的作用。

字意解釋
  【名】
  (形聲。從竹,生聲。本義:簧管樂器)

同本義
  笙,十三簧象鳳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謂之笙。——《說文》

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爾雅》

笙長四尺。——《風俗通》

三人吹笙,一人吹和。蓋小者。——《儀禮·鄉射禮記》注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詩經·小雅·鹿鳴》

使用民族:漢族

十大最有氣質的樂器,讓你散發迷人氣質 第3張

3、壎
  壎(古代樂器)
  壎是中國最古老的吹奏樂器之一,大約有七千年的歷史。壎的起源與漢族先民的勞動生產活動有關,最初可能是先民們模仿鳥獸叫聲而製作,用以誘捕獵物。後隨社會進步而演化為單純的樂器,並逐漸增加音孔,發展成可以吹奏曲調的旋律樂器。

壎是開口吹奏樂器,音色樸拙抱素獨為天籟,在世界原始藝術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壎的早期雛形是狩獵用的石頭。有的石頭上有自然形成的空腔,當先民們用這樣的石頭投擊獵物時,石上空腔由於氣流的作用而產生哨音。這種哨音啟發了古代先民製作樂器的靈感,於是早期的壎就產生了。

陶製的壎是古代就流行的樂器之一,屬於吹奏鳴響樂器,早在新石器時代的紅山文化時期,壎的演奏就很盛行,延續至今。壎在古代用陶土燒製的一種吹奏樂器,圓形或橢圓形,有六孔(現在有八孔,九孔,十孔,雙八度等,六孔壎目前市場上不常見)。亦稱“陶壎”。以陶製最為普通,也有石制和骨制等。

結構
  十孔壎的結構為一個類似空心球式的主體。有一個吹孔、九個發音孔。主體上端設有一個吹孔,正面設有七個發音孔,反面設有兩個發音孔。

發展
  壎是中國最古老的吹奏樂器之一,大約有七千年的歷史。壎是開口吹奏樂器,音色樸拙抱素獨為天籟,在世界原始藝術史中佔有重要

相傳壎起源於一種叫做“石流星”的狩獵工具。古時候,人們常常用繩子繫上一個石球或者泥球,投出去擊打鳥獸。有的球體中間是空的,掄起來一兜風能發出聲音。後來人們覺得挺好玩,就拿來吹,於是這種石流星就慢慢地演變成了壎。

最初壎大多是用石頭和骨頭製作的,後來發展成為陶製的,形狀也有多種,如扁圓形、橢圓形、球形、魚形和梨形等,其中以梨形最為普遍。

壎上端有吹口,底部呈平面,側壁開有音孔。

壎經歷了漫長階段,大約在四五千年前,壎由一個音孔發展到兩個音孔,能吹三個音。進入奴隸社會以後,壎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前些年在甘肅玉門火燒溝出土的父系社會晚期至奴隸社會初期的壎,有三個音孔,能吹四個音。到公元前1000多年的晚商時期,壎發展到五個音孔,能吹六個音。到公元前7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壎已有六個音孔,能吹出完整的五聲音階和七聲音階了。壎由一個音孔發展到六個音孔,經歷了3000多年的漫長歲月。

十大最有氣質的樂器,讓你散發迷人氣質 第4張

4、琴
  琴,今稱古琴,或七絃琴。古琴的製作歷史悠久,許多名琴都有可供考證的文字記載,而且具有美妙的琴名與神奇的傳說。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齊桓公的“號鍾”,楚莊王的“繞樑”,司馬相如的“綠綺”和蔡邕的“焦尾”、這四張琴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大名琴”、由於孔子的提倡,文人中彈琴的風氣很盛,並逐漸形成古代文人必備“琴、棋、書、畫”修養的傳統。

基本資訊
  琴字概要
  在古代,人的文化修養是用琴、棋、書、畫四方面的才能表現的,彈琴為四大才能之首。

因為琴在古代泛指古琴,古琴有九德之說,君子之器,象徵正德。因此,琴亦正樂。所以請注意琴字上部的雙王不能寫作提王旁。

琴者,禁也。禁人邪惡,歸於正道,故謂之琴。《白虎通義》

琴的起源
  琴發明於伏羲時代(伏羲在位年代2400BC-2370BC,參見本百科詞條“三皇五帝年表”),為五絃之琴,或云為神農(2370BC-2338BC)所作(《古史考》:伏羲作琴、瑟。《綱鑑易知錄》:伏羲斫桐為琴,繩絲為弦;綆桑為瑟。《帝王世紀》:神農始作五絃之琴,以具宮商角徵羽音。歷九代至文王,復增其二絃,曰少宮、少商。)琴發明的地點在今魯西豫東地區(伏羲之都在今河南淮陽,神農之都在今山東曲阜)。

琴的運用
  琴和笛、簫等其他樂器一樣,隔牆也能欣賞其樂聲。而“琴”字從“今”,強調“當面演奏”,是指其演奏的隆重性、鄭重性而言,它是為高貴賓客演奏用的高階樂器,賓客在聆聽琴曲時,必須正襟危坐,現代西方人欣賞古典音樂時不能隨便離開座位,也是此理。這是一種文化素質和修養的體現,也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體現。

十大最有氣質的樂器,讓你散發迷人氣質 第5張

5、瑟
  瑟是我國最早的彈絃樂器之一,先秦便極為盛行,漢代亦流行很廣,南北朝時常用於相和歌伴奏,唐時應用頗多,後世漸少使用。瑟有二十五根弦。古瑟形制大體相同,瑟體多用整木斫成,瑟面稍隆起,體中空,體下嵌底板。瑟面首端有一長嶽山,尾端有三個短嶽山。尾端裝有四個系弦的枘。首尾嶽山外側各有相對應的弦孔。另有木質瑟柱,施於弦下。

基本資訊
  簡體部首:王,部外筆畫:9,總筆畫:13

五筆:GGNT

倉頡:MGPH

筆順編號:1121112145434

四角號碼:11334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745F

造字法:上下

結構:上下

組詞:瑟縮、瑟瑟、秋風瑟瑟。

詳細釋義
  【名】
  1、根據給定字形解釋。金文作【上?下皿】獨物象形,象瑟之形,珏象眾弦,大象瑟柱,皿象空心瑟體,本指上古誕生的撥絃樂器,較琴體大而有柱無徽。篆文字形,大之二足與皿字變形訛化為必字形,隸定作瑟。

本義:古代撥絃樂器。形似古琴,每弦一柱,但無徽位。

辨析:琴與瑟。“琴”體積較“瑟”為小,音量較小,弦也較少,用於當著客人的面演奏。演奏者或為主人,或為妙齡女郎。“瑟”體積大空腔大故音量大,弦多則音色變化多,用於帷幕後面隱匿處作為背景音樂的演奏,目的是給賓客飲酒談天營造一種輕鬆愉快的氣氛,而非用於專場音樂欣賞會,所以演奏員可以是技術嫻熟的老叟老婦。

說明:琴瑟均在伏羲時代發明。伏羲時代在2400BC-2370BC(見本百科詞條“三皇五帝年表”)。發明地點自然是伏羲之都,今河南淮陽。確切地說,應該在平糧臺古城遺址內。

瑟,庖犧所作絃樂也。從珡,必聲。——《說文》

大瑟小瑟。——《禮記·明堂位》

大瑟謂之灑。——《爾雅》。注:“二十七絃。世本,皰犧作五十弦。黃帝使素女鼓瑟。哀不自勝,乃破為二十五絃。”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李商隱·《錦瑟》

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又如:調瑟(調準瑟弦的音);琴瑟(琴與瑟)。

2、古水名。即今河南省羅山縣的小黃河。

【象】沙沙作響,沙沙的聲音。如:瑟縮;瑟瑟。

【形】莊重嚴謹。

形容茂密。如:瑟彼柞棫(彼柞棫之木眾多而茂盛)。

明潔。
  瑟彼玉瓚,黃流在中。——《詩·大雅·早麓》

十大最有氣質的樂器,讓你散發迷人氣質 第6張

6、笛
  笛(吹奏樂器之一)

笛子,一種吹管樂器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漢族樂器,也是漢族樂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樂器。根據測定距今已有8000餘年歷史。

笛子(義大利語:IL flauto)(英語:flute),是古老的漢族樂器,也是漢族樂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樂器。中國傳統音樂中常用的橫吹木管樂器之一,中國竹笛,一般分為南方的曲笛、北方的梆笛和介於兩者之間的中笛。笛子常在中國民間音樂、戲曲、中國民族樂團、西洋交響樂團和現代音樂中運用,是中國音樂的代表樂器之一。在民族樂隊中,笛子是舉足輕重的吹管樂器,被當做民族吹管樂的代表,被稱作“民樂之王”。

基本構造
  竹笛由一根竹管做成,裡面去節中空成內膛,外呈圓柱形,在管身上開有1個吹孔、1個膜孔、6個音孔、2個基音孔和2個助音孔。笛身由一根竹管做成,裡面去節中空成內膛。笛塞用軟木材製成的塞子,裝在吹孔上端管內一定的深度裡。吹孔:是笛身左端第一個孔。笛子能發音,就是通過吹孔把氣灌進笛管內,使笛膜和竹管內的竹簧產生振動。

膜孔:是笛身左端第二個孔。主要用來貼笛膜。笛膜在這裡起著變化音色的作用。笛子沒膜孔,也能吹奏,但得不到有笛膜的那種獨特的音色。笛膜:一般是用蘆葦膜做成的,經揉紋後取一小方塊使用。經過氣流振動笛膜,便能發出清脆、明亮的聲音。音孔:(按指孔)共有六個,分別開閉這些音孔,就能發出高低不同的音。

基音孔可用來調音,起著劃定笛子最低音範圍的作用。

助音孔在基音孔下端的兩個孔,可用來調高音,起著美化音色、增大音量的作用,也可系飄穗之用。

海底又稱笛腦,是由笛塞內沿至吹孔中心的一段笛身內膛,它阻止氣流向上流動,使口風向下流動,集中發音。

纏絲使用絲絃,纏於笛身外面,共有21道至24道,起保護笛身以免破裂的作用。

飄穗:繫於助音孔上的裝飾品,通常用絲帶編成。

鑲口:通常在笛身左端(或兩端)鑲以牛骨、牛角、玉石或象牙,稱為鑲口。

十大最有氣質的樂器,讓你散發迷人氣質 第7張

7、簫
  簫,又稱洞簫,單管、豎吹,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漢族吹奏樂器。簫歷史悠久,音色圓潤輕柔,幽靜典雅,適於獨奏和重奏。它一般由竹子製成,吹孔在上端。有六孔簫和八孔簫之分,以“按音孔”數量區分為六孔簫和八孔簫兩種類別。六孔簫的按音孔為前五後一,八孔簫則為前七後一。八孔簫為現代改進的產物。

品種
  簫一般為竹製,也有玉製的玉簫和銅製的銅簫等。簫的種類分為:

洞簫:直徑為2.2釐米左右,開前五後一六個音孔通常民間流行的就是這種簫。有種改良洞簫,開前七後一八孔,音量比較大,轉調比較方便),洞簫一般用於獨奏。

琴簫:直徑比洞簫略細,開前七後一八個音孔,音量比洞簫小,通常用於與古琴合奏。一般琴簫會在中間接個銅節,為兩節簫或三節簫,目的是為了在需要調調時可以更好地調整曲調以達到與古琴音調一致。方便。

玉屏簫:直徑在1.05釐米左右,比琴簫還要細,開前五後一六個音孔,常採用貴州玉屏產的黃色竹子製作,這種簫音量更小,簫外有時雕龍刻鳳,一般用於自娛或作為工藝品。

紫竹洞簫,管身較粗,節數不限,音色低沉巨集亮,多用於獨奏或合奏。

九節簫,管身上有九個節並刻有各種圖案或文字雕飾,有的還在下端嵌著牛骨圈。管身外塗黑漆的又叫黑漆九節簫。這兩種九節簫,發音淳厚、音色優美,適用於地方戲曲或輕音樂,有時也用於獨奏或合奏。

現代八孔簫,有一種八孔簫,管徑採用洞簫的尺寸,音孔像琴簫一樣開了八個音孔,稱為八孔簫,吹奏方法與六孔簫(傳統洞簫)完全一致,僅在指法上略有不同。這種八孔簫的優點是:音量大,轉調方便。一般在藝術院校最常用。

演奏知識

簫的演奏技巧,基本上和笛子相同,可自如地吹奏出滑音、疊音和打音等,但靈敏度遠不如笛,不宜演奏花舌、垛音等表現富有特性的技巧,而適於吹奏悠長、恬靜、抒情的曲調,表達幽靜,典雅的情感。簫不僅適於獨奏、重奏,還用於江南絲竹、福建南音、廣東音樂、常州絲絃和河南板頭樂隊等民間器樂合奏,以及越劇等地方戲曲的伴奏。在古曲《春江花月夜》中,一開始洞簫奏出輕巧的波音,配合琵琶模擬的鼓聲,描繪出遊船上簫鼓鳴奏的情景,在整個樂曲中,簫聲綿綿,流暢抒情。

此外,琴簫合奏,相得益彰,委婉動聽,更能表達出樂曲深遠的意境。

十大最有氣質的樂器,讓你散發迷人氣質 第8張

8、編鐘
  中國古代漢族大型打擊樂器,編鐘興起於西周,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它用青銅鑄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鍾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鐘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錘和長形的棒分別敲打銅鐘,能發出不同的樂音,因為每個鐘的音調不同,按照音譜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樂曲。引在木架上懸掛一組音調高低不同的銅鐘,由古代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樂。

原理
  編鐘的發聲原理大體是,編鐘的鐘體小,音調就高,音量也小;鐘體大,音調就低,音量也大,所以鑄造時的尺寸和形狀對編鐘有重要的影響。

根據文獻記載和出土文物,發現我國在西周時期就有了編鐘,那時候的編鐘一般是由大小3枚組合起來的。春秋末期到戰國時期的編鐘數目就逐漸增多了,有9枚一組的和13枚一組的,等等。1957年,在我國河南信陽城陽城址出土的第一套編鐘13枚,音樂家隨即用此演奏歌頌當代領袖的頌歌《東方紅》。

1978年,湖北隨州南郊擂鼓墩的一座戰國時代(約公元前433年)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是至今為止所發現的成套編鐘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套,這套編鐘之大,足以佔滿一個現代音樂廳的整個舞臺。曾侯乙墓編鐘由19個鈕鍾、45個甬鍾,外加楚惠王送的一件大傅鍾共65件組成。這些鍾分3層8組掛在鍾架上,直掛在上層的3組叫鈕鍾,斜懸在中下層的5組叫甬鍾,其中最小的一個鈕鍾高20.4釐米、質量為2.4千克,在演奏中能起定調作用,最大的一個低音甬鍾高達153.4釐米、質量為203.6千克,全套編鐘總質量在2500千克以上。

鍾架是銅木結構的,它的外形呈直角曲尺形(如┏),全長10米以上,上下3層,高273釐米,由6個佩劍的青銅武士和幾根圓柱承託。整套編鐘和樑架氣勢巨集大、壯觀無比。演奏時樂隊由幾個人組成,用6只丁字形木錘敲高、中音,用兩根長形棒撞低音。經聲學專家研究,編鐘中的每隻鍾都可以發出兩個不同的樂音,只要準確地敲擊鐘上標音的位置,它就能發出合乎一定頻率的樂音,整套編鐘能奏出現代鋼琴上的所有黑白鍵的音響。這套編鐘的定音訊率為256.4赫,與如今鋼琴上的中央“C”頻率幾乎完全相等。

材料
  曾侯乙編鐘用料是銅、錫、鉛合金,全套編鐘上裝飾有人、獸、龍等花紋,鑄制精美,花紋細緻清晰,並刻有錯金銘文,用以標明各鐘的發音音調,它是公元前433年的實物。可見,遠在2400多年以前。我國的音樂文化和鑄造技術已經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它比歐洲十二平均律的鍵盤樂器的出現要早將近2000年。

起源
  早在3500年前的商代,中國就有了編鐘,不過那時的編鐘多為三枚一套。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每套編鐘的個數也不斷增加。古代的編鐘多用於宮廷的演奏,在民間很少流傳,每逢征戰、朝見或祭祀等活動時,都要演奏編鐘。

象徵
  中國古代,編鐘是上層社會專用的樂器,是等級和權力的象徵。曾侯乙編鐘上還標有和樂律有關的銘文2800多字,記錄了許多音樂術語,顯示了中國古代音樂文化的先進水平。編鐘音樂清脆明亮,悠揚動聽,能奏出歌唱一樣的旋律,又有歌鐘之稱。

十大最有氣質的樂器,讓你散發迷人氣質 第9張

9、二胡
  二胡(樂器)

二胡又名“胡琴”,唐代已出現,稱“奚琴”,宋代稱“嵇琴”、到了明清時代胡琴已傳遍大江南北,始成為民間戲曲伴奏和樂器合奏的主要演奏樂器。現已成為我國獨具魅力的拉絃樂器,它既適宜表現深沉、悲悽的內容,也能描寫氣勢壯觀的意境。

近代以來通過許多名家的革新,二胡成為一種最重要的獨奏樂器和大型合奏樂隊中的絃樂聲部重要樂器。

二胡(拼音:Erhu)始於唐朝,稱“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中西方拉絃樂器和彈拔樂器的總稱。二胡又名“胡琴”,二胡是中華民族樂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樂器(擦絃樂器)之一。

基本構造
  琴筒
  琴筒是二胡的重要部分,這通過弓的推拉運動,擦弦後振動琴皮發音的共鳴體。琴筒的質地和形狀對音量和音質有直接影響。一般用紫檀木或紅木製作。形狀有六角形、八角形、圓形、前八角後圓形等,常用的是六角形。琴筒後面鑲嵌著一個音窗(一般為雕木花窗),不僅對琴筒起了裝飾作用,而且對發音、傳音和濾音有一定的好處。琴筒是二胡的共鳴筒,一般用烏木,紅木製成(紫檀木很少),也有用花梨木或竹子做的,七十年代並開始使用低發泡(ABS)材料模壓成型。其形狀主要為六方形,長13釐米,前口直徑(對邊)8.8釐米。有些地區則製成圓形或八方形。筒腰略細,筒後口敞口或裝置開有各種式樣花孔的音窗。琴筒起擴大和渲染琴絃振動的作用。

琴皮
  琴筒前口蟒皮,叫琴皮,也叫琴膜,它是二胡發聲的重要裝置。一般是蟒皮,蛇皮是最低階的二胡琴皮。蛇皮鱗紋細密,紋路排列規則,並富有韌性,但質地較薄。音質易受氣候、室溫等因素的影響。蟒皮鱗紋粗而平整,色彩對比協調,厚度適宜而有彈性,不易受蟲蛀,發音共鳴較好。蟒皮又以肛門一帶地方的最為理想,這個地方的蟒皮適應性廣、發音渾厚圓潤,並且效能穩定。新買的二胡無論是蛇皮的還是蟒皮的,發音往往空而帶沙,並且把住上下端的音量懸殊較大。這是琴皮振動還不夠協調的緣故,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拉奏後,琴皮的振動才有可能逐漸變為常態。它是二胡重要的發音體,也是振源的關鍵,對音質和音量有著直接的影響。蟒皮的鱗片越大,音色越好。

琴桿
  琴桿是二胡的支柱,亦是軀幹。不僅起著上連下接的支撐作用,而且對整體振動發音也有一定的影響。製作琴桿的材料有些檀木(數量較少)、烏木或紅木。一般用烏木較多。烏木價廉物美,具有一定的抗拉性。是支撐琴絃、供按弦操作的重要支柱。全長81釐米,直徑約為0.55寸。頂端為琴頭,上部裝有兩個絃軸,下端插入琴筒。琴頭呈彎脖形,也有雕刻成龍頭或其他形狀的。衡量一把二胡的發音純淨與否與琴桿材料的選擇有很大關係,通常把紅木視為上品,烏木的也不錯,其它木材的就要遜色一等了。選擇時除了要仔細辨別琴桿的製作材料外,還要兼顧到質地緊密、木射線細密而均勻、無節、無疤,無明顯裂痕,有一定光亮度等。

琴軸
  琴軸共有上下兩個(又名琴軫),起調整音高的作用,上軸縛膠內弦,下軸縛絞外弦。琴軸有木質軸和機械軸兩種,兩者各有利弊。木質軸調音後穩定,不易跑弦走音,但因時緊時鬆,給調絃帶來困難。機械軸調絃快而自如,音準也好,若製作質量沒有完全過關,時而會出現鬆動、滑動等現象,容易導致跑弦走音。

十大最有氣質的樂器,讓你散發迷人氣質 第10張

琴絃
  琴絃是琴的發音體之一,也是二胡的聲源體之一。其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發音效果。琴絃有兩種:一種是金屬弦,具有拉力好,音質好,音準好和靈敏度高等特點,又分鋁質弦和銀質弦兩種,銀質弦最佳;另一種是絲絃,它發出的音比金屬弦柔和細膩,但位力差,音準差而且容易斷絃,且易變音。大多采用金屬弦。

琴弓
  琴弓(俗稱弓子)由弓杆和弓毛構成,一把好弓首先要長而直;其次,弓毛以白色馬尾毛為上品,且弓毛要多而齊,與魚尾連線處捆紮要牢固;最後要注意弓杆的節應少而小,粗細適中。全長76~85釐米,弓杆是支撐弓毛的支架,長度2.4尺,用江葦竹(又名幼竹)製作,兩端烘烤出彎來,繫上馬尾,竹子粗的一端在弓的尾部,馬尾夾置於兩弦之間,用以摩擦琴絃發音。弓毛多為馬尾,也有用尼龍絲仿製的。有些簡易二胡是用尼龍線來代替弓毛,這種音響效果較差。衡量弓毛能否經久耐磨,主要看弓毛是否排列得整齊平展,長度一致,粗細均勻。好的弓毛要求無斷頭、無纖柔、無蓬亂纏絞等。

千斤又稱千金,對二胡琴絃起固定和切弦作用。對音準也有一定的影響。它是用棉線、絲線、有機玻璃、塑料等材料製成。其形式多種多樣,有固定千斤、線繞千斤、金屬千斤等。較常用的是線繞千斤。

琴碼
  琴碼是琴絃與琴皮之間振動的媒介體,對發音有重要作用。它採用的材料有木、竹、金屬和紙等,常用的有木鬆節碼、楓木碼。木鬆節碼木質柔軟,發音圓潤、淳厚,楓木碼軟硬適中,發音柔和、噪音少。琴碼雖小,但它卻是聯結琴皮琴絃的樞紐。它的作用是把弦的振動傳導到蟒皮上。因此,琴碼的選料、形狀以及在琴皮上的安放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二胡的音質。

為了求得二胡聲音的改善,發音沙啞的二胡採用紙碼(即用牛皮紙或其它硬紙捲成嚴實的簡狀),聲音就要顯得柔和一些:發音沉悶的二胡改用竹碼,就可使聲音變得較為響亮,適合演奏活潑輕快的曲調,發音單調的二胡採用金屬彈簧碼,就可使發音變得較有共鳴。

琴託
  琴託是琴身的底託,起著裝飾、穩定琴身的作用。有的二胡琴託還裝有可調底託,用尼龍扣調節,演奏時更為方便。

制音墊
  琴碼的下面,還須在琴絃與皮膜之間塞一小塊用絨布或氈子做的制音墊,它能解決二胡的“狼音”,消除二胡的空曠音,使之集中、豐滿,制音墊的薄厚、大小要適中,過厚則影響音量,過薄則不起作用,作成音墊的材料常有白色海綿、呢子、羊絨、棉布、麂皮、絨布等,用的最廣泛的是海綿和呢子,效果最好的是天然麂皮,不能小看了它,它還有能快速的改變音色的本事:它貼近琴碼,音色就很潤,同時要失去一部分音量;遠離琴碼,音色就會變的眀亮,要根據曲子需要調整。

十大最有氣質的樂器,讓你散發迷人氣質 第11張

10、琵琶
  琵琶,是東亞傳統彈撥樂器,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最早被稱為“琵琶”的樂器大約在中國秦朝出現。二字中的“珏”意為“二玉相碰,發出悅耳碰擊聲”,表示這是一種以彈碰琴絃的方式發聲的樂器。“比”指“琴絃等列”、“巴”指這種樂器總是附著在演奏者身上,和琴瑟不接觸人體相異。

最初的琵琶的形制跟現代琵琶不同,最主要的差別在於古代琵琶是圓形的,不同於現代梨形的琵琶。著名樂曲有《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潯陽月夜》、《陽春白雪》、《昭君出塞》等。

基本構造
  琵琶是由“頭”與“身”構成,頭部包括弦槽、絃軸、山口等。身部包括相位、品位、音箱、覆手等部分。

琵琶的頭部,由“弦槽”、四隻“軫子(絃軸)”、“山口”等組成。

琵琶的身部,上端又稱“頸”部,即“相位”之處,頸的上端疊出部稱“枕”中與中下部是“品位”,相與品古代都稱作“柱”,是一種音位裝置。身部的中下部分呈上狹下闊,底呈半圓,中空,即音箱;品位粘在用梧桐板製成的“面板”上,四條弦系在下端“覆手”的四個小孔內,在覆手中央處的面板上,開有一個小孔,稱作“納音”或“出音孔”。身部背面,稱作“琵琶背”,背的上端與頭相接,背的中下部與面板相粘接,腹內另有二條橫檔和幾個音柱,安置在一定的部位處;背料用紫檀、黑料、老紅木、花梨木、香紅木等製成的是上品,用白木製成的是普及品,因為紫檀、紅木等木料善於在彈奏中發出自然泛音來。

琵琶由六個相、二十四個品構成了音域寬廣的十二平均律。其一弦為鋼絲,二三、四弦為鋼繩尼龍纏弦。琵琶發聲十分特殊,它的泛音在古今中外的各類樂器中居首位,不但音量大,而且音質清脆明亮。同時,琵琶發出的基音中又伴有豐富的泛音,這種泛音能使琴聲在傳播中衰減小,具有較強的穿透力,在平靜的空曠地彈奏時,用它演奏重強音時的琴聲能傳到二、三裡地以外。

優質琵琶聲音穿透力強(衰減小,傳得遠)。高音區明亮而富有剛性,中音區柔和而有潤音,低音區音質淳厚。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一詩中所描繪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劃,四弦一聲如裂帛”如今已不再是詩人的藝術誇張,而是當代琵琶名副其實的演奏效果。

琵琶的“頭”與“身”以及“軫子”多以硬木、色木、鐵梨木、花梨木、雞翅木、酸枝木、黑檀木、紫檀木為主要材質。其中高檔琵琶軸相還有以牛角、牛骨、象牙等製作。

面板採用的是河南蘭考桐木面板,扶手多為多年生毛竹為材料。

TAG標籤:樂器 迷人 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