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列表

“咚咚喹”土家族的古老氣鳴樂器

“咚咚喹”是土家族的一種樂器,也被叫做“呆呆哩”,土家語稱它為“早古得”,它能吹出輕快的聲音,很受婦女和兒童的喜歡。
  那麼,咚咚喹在土家族文化中具有什麼樣的地位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咚咚喹”土家族的古老氣鳴樂器

咚咚喹有著悠久的歷史。關於咚咚喹的起源,土家族民間還有這樣一個傳說:秦始皇修築萬里長城之時,四處抓壯丁,有個名叫“咚咚”的土家族小夥子也被抓走了。他走後,已身懷有孕的妻子巴列遭到狠心婆母的百般虐待。孤獨無助的巴列每日登山北望,苦盼夫歸。她還信手扯根小竹,削成竹笛,吹喚丈夫“咚咚歸”來。就這樣,日復一日,她不停地望著、吹著、盼著,最後竟死於山上。人們同情她,也為她的精神所感動,便紛紛仿製她吹奏的竹笛,替她呼喚親人“咚咚歸”。後來,這種竹笛便被稱為“咚咚喹(歸)”了。

土家族稱咚咚喹樂曲為曲牌,傳統曲牌極為豐富,大多數都有固定標題和唱詞,既可吹奏,又能演唱。咚咚喹音樂,保留了土家族古代歌謠的特色,是典型的土家族傳統民間音樂,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傳統樂曲有《耍調》、《趕集》、《布涅咚》、《慢巴涅咚》、《拉帕克》、《乃約乃》等。曲調清新活潑,悠揚悅耳,富有田園風味。

咚咚喹有固定的傳統曲牌,有《咚咚喹》、《呆嘟哩》、《咚喹咚喹咚咚喹》、《利利拉拉咚咚喹》、《咚咚開》、《巴列咚》、《慢巴列咚》、《乃喲乃》、《拉帕克》、《偏咚偏》、《波左波》、《咚巴哈》、《哎羅羅》、《打鐵》、《米司可可》……等二十多種曲牌。

吹奏咚咚喹時,一般為豎吹。三孔者左手食指按第三孔,右手食指、中指往下順序按第二孔、第一孔,四孔者左手食指按第四孔,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往下順序按第三孔、第二孔、第一孔。左手食指按孔,一般只奏墊音(迅速開閉)來裝飾餘下各按孔所奏的曲調和加強曲調的節奏重音(民間稱”打節奏”)。

所吹音階有筒音宮的五聲宮調式和筒音為微的五聲微調式兩種。咚咚喹有單管、雙管的吹奏形式,吹雙管者,左右各持一根咚咚喹,一隻手按一根竹管,雙管齊吹同一首曲牌。

TAG標籤:樂器 氣鳴 咚咚 土家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