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戲劇文化/列表

有什麼雅稱,崑曲有多少年曆史

崑曲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不滅的神話,曾在明清時期擴散流傳之各地區,尤其是江南地區,但是它所蘊含的藝術元素不只有江南元素,它融合了各地文人美的追求與創造。本期的崑曲文化帶你瞭解崑曲有多少年曆史,有什麼雅稱。

崑曲有多少年曆史,有什麼雅稱

崑曲是中國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也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特別是戲曲藝術中的珍品,被稱為百花園中的一朵“蘭花”。明代中葉至清代中葉戲曲中影響最大的聲腔劇種,很多劇種都是在崑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有“中國戲曲之母”的雅稱。

崑曲原名“崑山腔”或簡稱“崑腔”,清代以來被稱為“崑曲”,現又被稱為“崑劇”。崑曲相傳是元末明初崑山人顧堅始創,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也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特別是戲曲藝術中的珍品,被稱為“百戲之祖,百戲之師”。
  許多地方劇種,像晉劇、蒲劇、上黨戲、湘劇、川劇、贛劇、桂劇、邑劇、越劇和廣東粵劇、閩劇、委劇、滇劇等等,都受到過崑劇藝術多方面的哺青和滋養。如京劇裡面的“南梆子”唱腔,就是從崑曲裡面學習而來的。

中國戲曲的文學、音樂、舞蹈、美術以及演出的身段、程式、伴奏樂隊的編制等等,都是在崑曲的發展中得到完善和成熟的。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即有深厚的崑曲功底。可以說一部崑曲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中國戲劇的發展史。

崑山腔早在元末明初之際(14世紀中葉)即產生於江蘇崑山一帶,它與起源於浙江的海鹽腔、餘姚腔和起源於江西的弋陽腔,被稱為明代四大聲腔,同屬南戲系統。

崑山腔開始只是民間的清曲、小唱。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經魏良輔改革,形成委婉、細膩的曲調,人稱“水磨腔”。當時的劇作家梁辰魚的創作為崑曲奠定了牢固的文學基礎。在伴奏方面,除了絃索之外,又加上了笙、蕭、管、笛等樂器,形成管絃並舉,這比當時流行的其他聲腔有很大的進步,令人耳目一新,於是很快流傳開來。

至明萬曆年初,崑曲擴充套件到江、浙各地,成為壓倒其他南戲聲腔的劇種。隨之由士大夫帶入北京,與戈陽腔併為宮中大戲,當時稱為“官腔”,從此成為劇壇盟主。

【結束語】崑曲在戲曲史上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每個劇種都有它的元素風格,有學者研究稱它基本保持著在美學上的內在的一致性。是文人雅趣的典範。具有很強的覆蓋性,因此它能夠廣泛流傳各地區而不被排斥。也是它屹立戲曲史不倒的因素之一。

TAG標籤:歷史 崑曲 雅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