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戲劇文化/列表

汶上梆子流傳至今的班社文化故事

自元明以來,汶上梆子不斷髮展創新,並與曹州梆子相互影響,形成了頗受大眾歡迎的山東梆子,併成為著名的漢族戲曲劇種之一。戲曲的不斷髮展,和職業班社有很大的管子,只有這樣的班社才能培養出更多優秀演員,讓梆子戲得到更好的發展。那麼,今天就一起去了解汶上梆子的班社文化故事。

汶上梆子流傳至今的班社文化故事

汶上梆子由傳入到形成與發展為獨立劇種,由西而東進傳入,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分佈流行地域廣。

明末清初,三百多年來,全縣組成了不少職業班社,還有眾多的玩局,培養造就了許多優秀演員,據不完全調查,縣境內的著名班社,如:大曹班、王復集崇聖府班、大孔班、官莊孔班,嶽樓岳家班(建國後屬嘉祥縣)、黃洗店孔班、陳村孔班、佔裡集宋義相班、萱樓班。這些班社中,最著名的是大曹班、大孔班、佔裡集宋義相班,有“孔家班大,曹家班長”的說法。

大曹班,據傳為明未清初汶城曹天官所創辦。其解體時間為民國十三年(1925年)。距今約八十餘年至百年前的著名演員有:張學為(號大麻子,鄆城張樓人、黑臉)、傅七(刀馬旦)、陳鳳奎,鄆城人,小生。王金仁,花旦。陳天福,花臉。潑嘴老鴰(藝名),青衣。嶽登明,即嶽石、嘉祥嶽樓人,紅臉。戴承立,即戴群,紅臉。毛法,即毛在堂,號鐵皮蚰子,汶城東門人,青衣。小慶,鄆城人,小旦。強天桂,梁山縣黑虎廟人,刀馬旦。張恩普,今濟寧市人,花臉。徐建起、雙德,均肥城張店人,小生。嶽慶雲,鄆城人,醜。關文喜,藝名金馬駒子,紅臉。師雲海,藝名銀鈴鐺,花旦。宋玉山,藝名主楞,青衣、花旦。李廣仁,汶城人,行當齊全,人稱戲簍子,據說會三百出戲。

大孔班,汶上鎮孔樓孔祥琦家創辦,孔祥琦為世襲奉祀太常寺博士,他的某輩高祖在廣東居官,與曲阜衍聖公府同為大宗,此班是從曲阜衍聖公府接來的,時在清初,比大曹班稍晚。其在八十年至百年前的演員有:段衍,即段廣才,壽張人,紅臉。陳尚江,黑臉。孫學友,號孫黑,紅臉,其子孫延俊為曹班司鼓。王朝林,河西人,晚年落腳城南王泉,黑臉。嶽慶祿,鄆城人,醜。李金鐘,號花臉四,花臉。王振標,東阿人,紅臉。丁三,武生。嶽慶雲,醜。小回子,黑臉。

這些班社中,一些演員是相當出名的,名氣較大的演員有:傅七、吳仗兒、潑嘴老鴰、金馬駒子、銀鈴鐺、立楞等。群眾編了一些順口流。如:“傅七的刀,吳仗的腰,潑嘴老鴰唱得高。”“金馬駒子銀鈴鐺,不如立楞一晃盪”。號稱“一晃盪”的立楞(即宋玉山)會戲極多,唱腔優美,1958年被聘為山東省梆子劇團的教師。

TAG標籤:梆子 流傳 班社 汶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