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戲劇文化/列表

汶上梆子的唱腔音樂都有哪些特點

汶上梆子,一種古老的漢族戲曲劇種,是進行語音本地化改造之後誕生的一種梆子的新唱腔。從每種戲劇的藝術特徵中,可以看出唱腔的不同之處,也正是因為這種不同,才使得梆子戲得到了更好的多方面發展。那麼,接下來,我們要了解的是文化是汶上梆子的唱腔特點。

汶上梆子的唱腔音樂都有哪些特點

唱腔音樂:

1、唱腔
  汶上梆子唱腔慷慨激昂、高亢渾厚,優美動聽,異彩紛呈,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唱腔曲牌、伴奏音樂優美動聽豐富多彩。前期,紅臉、黑臉全用“大本腔”(本嗓),與萊蕪梆子平調的唱法接近;旦角最初也用大本腔,尾音帶“謳”(如《對鬆關》中洪月娥所唱)。後逐步變化,多半改為“二本腔”(假嗓)演唱。

2、板式
  汶上梆子與曹州梆子的板式基本相同。常用的有:慢板、破字慢板、一句正板、流水板、一鼓二鑼、二八板、起板、栽板、飛板、羊黃、倒板等。此外還有:二犯、上五音、金勾掛、倒反撥、一鑼切、都魯錘、三腔哭、亢令亢、哭二八、緊二八哭頭、三落板、船歌等。

3、曲牌
  汶上梆子專用的曲牌有:
  殺己調(《哭劍》)、流水捻子、夜趕(《蘭花山》)、叫門板(《宇宙鋒》)、一句落(《日月圖》)、二回頭倒板(《秦瓊還家》)、南無佛(《二冀州》)、序子(《姚剛徵南》)、老官腔(《千里駒》)、鬼念秧(《翁先生治病》)、小調(《瞎子觀燈》)、結巴嘴(《賣豆腐》)、對卻板(《打錫壺》)、打棒槌(《打棒槌》)、打更板(《司馬懿探山》)、撕蛤蟆、下韻起板(《三擊掌》)、下腔調(《掛門牌》)等。

“大笛羅羅”是用大笛伴奏。
  僅在《佛手橘》一劇中,所唱的曲牌就有“新水令”、“步步嬌”、“折桂令”、“雁兒落”、“收江南”、“中軍令”、“石榴花”、“尾聲”等比較連貫的套數(屬於越調、系根據柳子戲中的越、平、下、二八調來分的)。其他劇種則只有片斷曲牌。

汶上梆子的嗩吶和絃樂曲牌,相當豐富,根據不同的劇情、人物,使用不同的曲牌,規定比較嚴格。皇帝上朝用“出天子”,百官朝見時用“朝天子”,下朝用“下朝歌”,皇帝去世用“晏駕令”,元帥發兵用“五馬”,番王興兵用“二犯”,安營紮寨用“落馬令”,反派人物出遊用“霸王令”等。其他,如“中軍令”、“報馬令”、“狀元令”、“拜堂令”等,各有專用。每個曲牌都有“大字”(曲詞),有的一人獨唱,有的全臺齊唱。個別複雜的曲牌(如六十四板“揚州”一曲,用於《江東》劇中周瑜修書時),由於複雜難學,現已失傳。

汶上梆子的唱腔音樂都有哪些特點 第2張

現存的嗩吶曲牌有:
  “拜堂令”、“落馬令”、“將軍令”、“得勝令”、“新水令”、“折桂令”(抖雙車)、“霸王令”、“逍遙令”、“拆書令”、“哪吒令”、“報馬令”、“回馬令”、“銷軍令”、“狀元令”、“走馬令”、“中軍令”、“大、小宮花”、“大、小紅桃”、“雲霄閣”、“二迷子”、“普天樂”、“十番子”、“金勾掛油瓶”、“揚州”、“揚州開門”、“嗩吶皮”、“打老虎”、“苦中樂”、“快、慢欠場”、“前、後四句”、“五六五”、“梆子娃娃”、“大笛娃娃”、“紅繡鞋”、“點絳脣”、“粉蝶兒”、“柳搖金”、“柳搖金序”、“玉芙蓉”、“爬山虎”、“撞金鐘”、“急三炮”、“四大鑼”、“出天子”、“朝天子”、“散朝歌”、“風入松”、“宴駕令”、“園林好”、“園林好序”、“收江南”、“清江引”、“滴溜子”、“江兒水”、“香柳娘”、“水龍吟”、“一騎馬”、“滿堂花”、“沽美酒”、“忙開舟”、“到春天”、“壽筵開”、“畫眉序”、“龍鳳閣”、“紫金環”、“泣顏回”、“一官遷”、“朝元歌”、“五馬”、“二犯”、“石榴花”、“雁兒落”、“一枝花”、“步步嬌”、“傍妝臺”、“山坡羊”、“下天堂”、“家住在”、“緊風開”、“搭拉蘇”、“人稀求旺”、“夜夜錘”、“蕎麥穗”、“抬閣”、“報公子”、“滿營吹”、“二虎碰”、“饃國南”、“轅門鼓”、“正、反門子”、“小合音”、“狗連蛋”、“老崑腔”、“尾聲”。

絃樂曲牌有:
  “大、小金錢”、“四合四”、“百鳥朝鳳”、“大遊場”、“十番子”、“十番子序”、“卷竹簾”、“肚裡疼”、“鬥鵪鶉”、“哭皇天”、“萬年歡”、“剝畫皮”、“壓扳”、“八件”、“大桃紅”、“哪吒令”、“五龍擺頭”、“五龍擺尾”、“拉房”、“小八板”、“大救駕”(天下同)、“扯手”、“苦中樂”、“上天梯”、“望門牌”、“陰陽牌”、“放羊牌”、“對打本”(倒捲簾)“磕頭蟲”、“碰倒牆”、“傻和尚”、“序子曲”、“開門”、“山西開門”、“揚州開門”、“殺妲己”、“破字”、“錯字”、“小花園”、“爬橋”、“摸半夜”、“掏老鴰”、“螞蚱撩腳”、“套車令”。

4、伴奏樂器:
  汶上梆子最初用的伴奏樂器是:大弦、二絃、三絃。

大弦是彈撥樂器,狀似月琴,腹部八稜,無品,四軸,四弦,全用皮弦。藝人們根據它的形狀,通稱它為“老鱉”(平調早期用的大弦,八品,又稱八稜月琴)。二絃杆較短,筒較大,千斤與筒子之間的距離較近,皮弦,用弓拉奏,發音尖亮高亢。三絃與通用的相同。後來受到其他梆子劇中的影響,換用板胡、二胡作主要伴奏樂器,大弦、二絃已經很久不用了。後來又增添了笙、阮、琵琶等樂器伴奏。

5、打擊樂
  汶上梆子的打擊樂與其他梆子劇種基本相同,早期曾用過四大扇(大鐃、大鈸,但為時不長就停止使用了)。常用的鑼鼓點有:

“鳳凰三點頭”、“大、小起板”、“大、小二犯”、“快、慢栽板”、“正反悟定錘”、“正、反滾頭”、“大、小冒兒頭”、“連成”、“報子吹”、“挖窟窿”、“出頭龜”、“吊四鑼”、“七七引”、“巧八鑼”、“十大鑼”、“十一鑼”、“二十鑼”、金錢花、半金錢花、“小鑼錢花”、“一標標”、“簸簸箕”、“緊急風”、“蒜錘子”、“毛邊”、“揭痂疤”、“四面靜”、“假二八板”、“嗩吶皮打頭”、“雙跺腳”、“撲燈蛾”、“鬼推磨”、“水底魚”、“倒拉牛”、“發梆”、“火裡炮”、“單五鑼”、“三遍錘”、“大、小收頭”、“大小二鈸”、“呱噠嘴”、“令子”、“小鑼穗”。

過去,開演前“打通鬧臺”時,敲:一進板、花開臺(加吹“挑子”)再敲“什樣錦”。汶上梆子劇團老藝術家張宜君挖掘整理的汶上梆子音樂——天下同。

TAG標籤:汶上 唱腔 音樂 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