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戲劇文化/列表

曲劇的唱腔特點,富有特色的炸音唱法

在戲劇中,其本身表現出來的藝術特色都各有不同,不論是在唱腔還是在劇目等方面。今天,要通過曲劇文化介紹的是關於河南曲劇的唱腔特點。接下來,就跟小編一起去了解看看它的唱腔有什麼樣吸引人的特色吧。

富有特色的炸音唱法,曲劇的唱腔特點

河南曲劇的唱腔是採用曲牌體式。最初登上舞臺時,曲劇的腔調大多采用“雜牌小調”的形式,僅有“陽調”、“剪靛花”、“詩篇”等十餘支。後逐漸吸收流行於南陽一帶的曲藝“大調曲”,豐富了唱腔的形式。

曲劇的曲牌大多由兩句、三句、四句以及各種垛子組成,有大牌子(大調)、中小雜牌(小調)和絲絃曲牌之分。總的風格特點是:質樸、自然、婉轉、柔美,悠揚纏綿,抒情性強,生活氣息濃郁。

曲劇的唱腔結構為長、短句--曲牌聯套體制。唱腔、曲牌大約有150多種,其中有來自明、清民歌小曲的“陽調”、“剪剪花”、“詩篇”、“打棗竿”、“茨兒山”、“太平年”、“羅江怨”,有來自鼓子曲的“馬頭”、“青陽扇、“潼關”、“小桃紅”、“滿江紅”、“劈破玉””等。伴奏用的絲絃曲牌有“大起板”、“狀元遊街”、“山坡羊”、“高山流水”等130多種。

曲劇唱腔調高,男女聲演唱均以真嗓為主。淨行的虎音和“炸音”唱法富有特色。

20世紀50年代以後,曲劇樂隊的文場主要樂器有:曲胡(主弦)和古箏、三絃、琵琶、二胡、笛子、嗩吶、笙、悶子、大提琴等;80年代中期,增加了電子琴。

武場主要有手板、班鼓(單皮鼓)、大鑼、手鑔、小鑼、戰鼓、大鼓或定音鼓等。早期器樂曲牌只有“大起板”及數支“遊場”,以後不斷增加了如“高山流水”、“思春”、“和番”等板頭曲以及“菠菜葉”、“十番”、“錯字”等絃樂曲牌和“欠場”、“尾聲”、“三槍”、“嗩吶皮”等嗩吶曲牌。武場鑼鼓經基本來自豫劇、越調、京劇等劇種。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曲劇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