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戲劇文化/列表

閩劇特點解讀,閩劇的特點是什麼

福建地區被稱為閩,而福建的傳統戲種也被稱為閩劇。閩劇也被稱為福州戲更多的是用福州方言表演,而閩南的戲劇更多的就是歌仔戲,跟閩劇也是不同的。本期戲曲大全一起了解閩劇的特點是什麼。

閩劇的特點是什麼,閩劇特點解讀

閩劇的音樂唱腔是由洋歌、江湖調、逗腔和小調等組成的。演唱時男女均用本嗓。其特點是高昂激越,樸實粗獷,但也有細膩柔婉的唱腔。閩劇的曲牌大部分從弋陽腔、四平腔、徽調和崑曲衍變來的,有不少唱腔仍保留有弋陽腔的特點,即“一唱眾和”的幫腔和“夾滾”。閩劇的角色分行,早期較簡單,只有生、旦、丑三個角色,俗稱“三小戲”。後來吸收徽班、京劇的分行,角色漸趨完整。

樂器有橫簫、嗩吶、頭管、二胡、椰胡等。打擊樂器有青鼓、戰鼓,大、小鑼,大、小鈸,磬等。閩劇介頭(打擊樂過門),系綜合江湖、平講、逗腔、嘮嘮,以及本地民間音樂“十番”的鑼鼓介頭髮展形成。所有介頭較有地方色彩,武場吸收京劇鑼鼓經較多,但打法上不盡相同。

江湖調常用的曲牌主要有〔江湖疊〕、〔柴排調〕、〔陰調〕等,具有聲調高昂、字多腔少、一洩而盡的特點。閩劇的曲牌大部分從弋陽腔、四平腔、徽調和崑曲衍變來的,有不少唱腔仍保留有弋陽腔的特點,即“一唱眾和”的幫腔和“夾滾”。

浪歌調主要曲牌可分為“大介大牌”,如太師引、鰲頭金柱、風入松、香羅帶等;“中介大牌”如駐雲飛、出隊子、浪淘沙等;“大介盤答”如金廂、雙蝴蝶、賞花等。其中人一人獨唱的稱為“大牌”,兩人或三人對唱的稱為“盤答”。“大介”、“中介”及“小介”的區別在於起介(開頭鼓鑼)的不同。

80年代以後,閩劇新創作的劇目不斷湧現,出現了諸如《洪武鞭侯》、《魂斷燕山》、《曲判記》、《林則徐充軍》、《天鵝宴》、《丹青魂》等一批題材新、主題高、立意深、結構巧、劇情妙的佳作。其中《天鵝宴》、《丹青魂》榮獲全國劇本創作最高獎-文化部頒發的“文華獎”。

閩劇,戲曲劇種。又稱福州戲。流行於閩中、閩東和閩北各縣。明末清初,閩中長樂、福清一帶,流行著一種由農民業餘組班演唱的民間小戲,因在地坪上圍著草索演出,人們稱之為“地下坪”、“牽草索”。這種演出活動,後來與外來戲班藝人結合,並以江西弋陽腔融合當地民歌俗曲形成的“江湖調”作為主要唱腔曲調,人稱“江湖班”。

當時演出的劇目有大戲36,小戲72,大都來自弋、昆諸戲。在閩東北福安、寧德一帶,當時也出現了一種以“江湖”和颺歌為主要唱腔曲調的“平講班”(“平講”,意即用方言演唱)。

TAG標籤:閩劇 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