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戲劇文化/列表

評劇的特點都有哪些,評劇的由來

評劇是中國的五大戲曲劇種之一,更是在北方流傳甚廣,清末時期發源起來,流傳至今也是有著很多的傳人可以將這評劇傳承下來。你知道評劇的特點以及由來是什麼嗎?本期評劇文化一起了解一下吧!

評劇的由來,評劇的特點都有哪些

評劇發源於中國京東唐山一帶,特點是念白和唱詞口語化,非常容易聽懂,因此很受觀眾的歡迎。中華民國時期北京改名北平,使得“平腔梆子”的簡稱和京劇因政治因素而改換的新名稱“平劇”、“平戲”混淆,成兆才於是在建議下把“平腔梆子”的簡稱改為“評劇”、“評戲”,這個名稱就此確立,直到現在。

評劇習稱“蹦蹦戲”或“落子戲”,又有“平腔梆子戲”、“唐山落子”、“奉天落子”、“平戲”、“評戲”等稱謂,但最終以“評劇”之名聞名全國。“評劇”名稱的由來,說法不盡統一,一種說法是,該名稱由早期的著名女演員李金順所起。另一種說法是,該名稱由李大釗所起。

因當時作為小劇種的評劇剛走進城市舞臺時,與國家大戲京劇均稱為“平劇”,引起京劇班主的忌妒,他們便挑撥武戲演員鬧事。後來,時在報界工作的李大釗出面調解。他出了一個主意,給平劇在“平”字邊加了一個“言”宇。他說,京劇是國家大戲,代表北平就叫平劇;評劇是民間小戲,它反映社會現實快,演唱形式簡單,通俗易懂,把“平”字加上一個“言”宇就成了“評”,這是以評論社會,評書說唱為重的意思。

也有觀點認為,當成兆才等人把蓮花落演變成“唐山落子”時,吸收了河北梆子的全套樂器,他們給這個新劇種命名為“京東第一平腔梆子戲”,簡稱“平劇”,演唱時用本嗓。當時的代表性演員有月明珠、金開芳等。辛亥革命後,北京改稱北平,京劇也隨之稱為平劇。以成兆才為首的“平劇”此時已經發展到了天津等地,和由京劇改稱的平劇成對歭之勢。

於是就定名為評劇,寓“評古論今”之意。還有觀點認為,是1935年蹦蹦戲在上海演出時,因為上演劇目多有“懲惡揚善”、“評古論今”的新意,採納名宿呂海寰的建議,改稱“評劇”。1936年白玉霜在上海拍影片《海棠紅》時,新聞界首次把“評劇”的名稱刊載於《大公報》,從此,評劇的名字廣泛傳播於全國。

評劇是中國漢族戲曲劇種,也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曾經被封為全國第二大戲曲劇種,僅次於京劇。在北京、天津、河北等華北各省市及東北三省流傳最廣,其他一些地區也比較流行,評劇是我國北方地區的一種地方戲,是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的劇種之一。

【結束語】評劇身為五大戲曲劇種之一更是充滿了自己的特色,也是有著很多的流派,雖然最初只是民間小戲不過在之後的日子中卻是能夠在中國戲曲壇上佔有一席之地。

TAG標籤:由來 評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