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戲劇文化/列表

滇劇的三種聲腔,雲南滇劇的由來

滇劇是雲南的漢族戲曲劇種之一。雲南滇劇的表演吸收了徽,漢,以及秦腔等等的劇種,從而形成一種更為特別的戲劇。可能還是有很多人並不瞭解滇劇的表演,也不明白滇劇的三種聲腔是什麼,不過沒關係,接下來小編就來為你介紹滇劇,一起來看看戲劇大全吧!

雲南滇劇的由來,滇劇的三種聲腔

雜調於明末至清乾隆年間先後傳入雲南而逐漸發展形成的,逐漸吸收當地民間藝術,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漢族戲曲劇種。滇劇的絲絃、胡琴、襄陽三大聲腔和一些雜調,都來源於省外傳人的戲曲聲腔:絲絃源於秦腔,胡琴源於由腔演變成的徽調,襄陽源於楚調(辛亥革命後改稱漢劇),三種聲腔,傳入雲南後,結合雲南的方言語音和風土人情、民間音樂,變化形成了滇劇的三大聲腔。

此外,滇劇的昆頭子、昆倒板之類,同崑腔有關,而平板、架橋、人蔘調、安慶調等,則同吹腔(又名石牌腔)有淵源關係。這些聲腔在雲南戲劇舞臺上融匯就形成了滇劇。

絲絃腔源於秦腔,在滇戲三種構成因素中是主要的一種,它的唱法有“甜品”、“苦品”之分,可用於喜劇,也可用於悲劇。胡琴源於徽調的石牌腔,與二黃腔同源,故近似京劇二黃,但與京劇二黃又有不同,沒有〔原板〕,其中有一種〔梅花板〕是由〔二流〕跺起來加以變化而成的,在歌唱中夾帶訴說,可以唱到數十句不覺其繁複,真是如泣如訴、如怨如慕;常用於《黛玉焚稿》之類情節悲啼的戲裡。

襄陽腔來自湖北漢劇襄河派。由於長期在雲南流行,不斷髮展,並以雲南土音演唱,與漢劇西皮已不盡相同而自具一格。特點是曲調流暢,旋律輕快、幽默,長於表達輕鬆歡暢的情緒。

胡琴腔即二簧,來自徽調,入滇後也具有了地方特點,其曲調莊重、委婉。雜調有以嗩吶伴奏的“七句半”,以南胡伴奏的“筒筒腔”,以鑼鼓打擊樂器伴奏的“課課子”等,多用於生活小戲。

TAG標籤:滇劇 由來 雲南 聲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