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戲劇文化/列表

湖南花鼓戲劇目及音樂特點,曲牌聯綴體

湖南花鼓戲多以反映民間生活為主,與人們生活中的一切息息相關,從題材豐富,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其傳統劇目總計約400多個。接下來,要通過花鼓戲文化介紹的是關於湖南花鼓戲是劇目及音樂特點。

曲牌聯綴體:湖南花鼓戲劇目及音樂特點

湖南花鼓戲傳統劇目:
  各地湖南花鼓戲傳統劇目,總計約400多個,以反映民間生活為主,多以生產勞動、男女愛情或家庭矛盾為題材,語言生動,鄉土氣息濃厚。1949年後,花鼓戲藝術有較大發展,不但整理了《劉海砍樵》、《打鳥》等傳統戲,而且創作了《雙送糧》、《姑嫂忙》、《三裡灣》等不少現代戲。而《打銅鑼》、《補鍋》、《送貨路上》、《野鴨洲》等已攝製成影片。

解放後,在黨的文藝方針指引下,湖南花鼓戲在老藝人和新文藝工作者共同努力下,挖掘、整理和改編了許多傳統劇目,其中在全國影響較大的有《劉海砍樵》、《劉海戲金蟾》等。

音樂特點:
  花鼓戲的音樂曲調約300餘支,基本上是曲牌聯綴結構體,輔以板式變化。音樂主要是以極具地方特色的湖南花鼓大筒、以及嗩吶、琵琶、笛子、鑼鼓等民族樂器作伴奏。曲調活潑輕快,旋律流暢明快。

根據曲調結構、音樂風格和表現手法的不同,可分為4類:
  1、川調
  或稱正宮調,即弦子調,大筒、嗩吶伴奏,曲調由過門樂句與唱腔樂句組成,調式、旋律變化豐富,是花鼓戲的主要唱腔。

2、打鑼腔
  又稱鑼腔,曲牌聯綴結構,“腔”、“流”(數板)結合,不託管絃,一人啟口眾人幫和,有如高腔,是長沙、岳陽、常德花鼓戲主要唱腔之一。

3、牌子
  牌子,有走場牌子和鑼鼓牌子,源於湘南民歌,以小嗩吶、鑼鼓伴奏,活潑、輕快,適用於歌舞戲,是湘南諸流派主要唱腔之一。

4、小調
  有民歌小調和絲絃小調之分,後者雖屬明、清時調小曲系統,但已地方化。各種形式的曲調,都具有粗獷、爽朗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