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飲食文化/列表

濟南甜沫的由來,泉城二怪之一

泉城是我國著名的濟南,因趵突泉而被賦予了這個美譽。遊玩濟南,我們除了觀賞泉水的奇特,還要品嚐濟南獨特的風味美食,這就是濟南所說的的“二怪”。本期濟南文化,帶你來看看甜沫的由來

泉城二怪之一:濟南甜沫的由來

遊玩濟南,除了欣賞泉水甲天下的“奇”,莫忘品味濟南特產的“怪”。在歲月傳承的特產美食中,泉城流傳著二怪:一怪是茶湯,叫茶不是茶。茶湯,以小米為主料炒制而成,因如沖茶一般,沸水一衝即熟,故名茶湯。

一怪是甜沫,味道卻不甜。甜沫,是一種鹹粥,粥做好後主人會問“再添麼兒”,指的是新增粉絲、蔬菜、豆腐絲之類的輔料,後來人們諧音成“甜沫”,因此甜沫口味是鹹的,不是甜的。茶湯非茶,米香四溢更勝茶。甜沫不甜,閱盡五味方得甜。泉城二怪,是到濟南必品嚐的美食。

甜沫的來歷之一
  明初,(永樂十九年),朱棣遷都北京之後,設光祿寺為禮儀祭拜之地,為了祈福江山社稷,光祿寺研製了一個以稷(小米)為基底的粥,命名為茶湯。在祭祀拜天之時,賜文武百官各一碗,敬畏上天。

1457年(明代天順元年),德王是英宗次子,為關切次子,英宗命光祿寺將此膳食技藝傳到濟南德王府,德王府與秦府私交甚好,將茶湯技藝傳至秦府,秦府將其改善為山東茶湯。並又在茶湯的基礎上,運用府上的膳食文化,在小米麵里加入姜與胡椒,演化出了香辣的小米粥,並稱之為甜沫。周圍鄰居都聽說秦府有兩個很怪的食物,有個茶湯但不是茶,有個甜沫但不甜。於是,“泉城二怪”開始流傳開來。

甜沫的來歷之二
  明末清初,戰亂連年,大批難民紛紛擁入濟南,有一家田姓小粥鋪,經常舍粥賑濟,災民互相傳告,來粥鋪喝粥救命者增多。粥鋪難滿眾求,便在粥內加入大量的菜葉並鹹辣調料。災民每當端碗盛粥前,見煮粥的大鍋內泛著白沫,便親切地稱之為“田沫”,就是田老闆賑舍的粥。時有一外地來濟趕考的落難書生,也來此求得此粥,食之甜美無比,心想“甜沫”果不虛傳。

後來書生考取功名做了官後,又專程來濟再喝甜沫時,已無昔日感覺,問其因,老闆答稱實是“田沫”,田姓之粥的意思。官員恍悟,當初只聽音而未辨字跡之誤所致,於是題寫“甜沫”匾額,並吟詩一首:“錯把田沫作沫甜,只因當初歷顛連;閱盡人世滄桑味,苦辣之後總是甜。”從此這種帶鹹味的粥便叫“甜沫”了。看來,只有親臨其境,喝上這種美味的鹹粥,才能感到甜沫一名的來歷吧!

甜沫來歷之三
  “甜沫”的來歷有一種說法最能“自圓其說”:最早並不叫“甜沫”,而是叫“添末兒”——粥做好了,再添上點粉條、蔬菜、花生、調料之類的“末兒”,一嘗,味道好極了!“添末兒”就傳開了。後來人們才依其諧音雅化成了“甜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