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宗教文化/列表

地藏菩薩本願經的好處,地藏菩薩本願經的作用

佛教據記載早在秦朝時就摻入中國,那時的秦朝對於佛教的到來還是處於牴觸狀態,到了東漢末年開始盛行。在佛經大全中能保留到現在的經文甚是珍貴。那麼今天小編要為大家講的是《地藏菩薩本願經》希望大家喜歡。

地藏菩薩本願經的作用,地藏菩薩本願經的好處

梵名Ks!itigarbha-pran!idha^na-su^tra。凡二卷。【通行本為三卷】又稱《地藏本願經》、《地藏本行經》、《地藏本誓力經》,屬於地藏三經之一(其餘兩部經為《佔察善惡業報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地藏經收於《大正藏》第十三冊,唐代實叉難陀譯。本經敘說地藏菩薩之本願功德,及本生之誓願,強調地藏菩薩不可思議之大願力。

經中記載了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欲界六天的第二層天),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佛在經中讚揚了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巨集大誓願,並介紹了地藏菩薩在因地修行過程中的典型事例,如婆羅門女、光目女救度母親的故事。

還通過文殊菩薩、佛母摩耶夫人、定自在王菩薩、四天王、普賢菩薩、普廣菩薩、大辯長者、閻羅天子、無毒鬼王、主命鬼王、堅牢地神、觀世音菩薩、虛空藏菩薩的依次提問,以及地藏菩薩與釋迦牟尼佛的對話,介紹了地獄的狀況,解釋了眾生解脫生死、懺悔業障、救拔親人眷屬苦難的種種方法。釋迦牟尼佛還在此經中表明,自己入滅之後至彌勒成佛以前的無佛世界中,教育度化世人的任務由大願地藏菩薩負責。

地藏:
  梵名乞叉底檗沙,在忉利天受釋迦如來咐囑,每日晨朝入恆沙禪定,觀察眾機。於二佛中間,無佛世界教化六道眾生之大悲菩薩也。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祕藏,故名地藏。在密教,其密號為悲願金剛或稱與願金剛。《蓮華三昧經》雲:‘檀陀地藏化地獄道,手持人頭幢。

寶珠地藏化餓鬼道,手持寶珠。寶印地藏化動物道,伸如意寶印手。持地地藏化修羅道,能持大地擁護修羅者。除蓋障地藏化人道,為人除八苦蓋障者。日光地藏化天道,照天人之五衰而除其苦惱者。又,地,心地也,能生萬法,一切皆由此生。藏,含藏也,心地含藏無量恆沙清淨性功德,有能生、能載、能攝、能藏、能支、堅固等義。

菩薩:
  梵音‘菩提薩’之簡稱也。‘菩提’為覺,為道。‘薩’為有情,為眾生。又譯作開士、高士、大士等,總名為求佛果之大乘眾生,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者也。有自覺、覺他兩義:於己,則上求佛道,上求菩提以自覺。於人,則下化眾生,以菩提法覺、化眾生也。故菩薩者,有覺悟之眾生也。能覺悟眾生之眾生也。

本願:
  依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理髮願,眾生度盡、方證菩提,是名大願。此願於無量生死之前,

本昔所發之願,故稱本願,以此本願為成就佛道之基也。一切佛菩薩於因地時皆發願,皆稱本願。以願不同故,成就不同,名號亦異。

經:
  通題也,契經之簡稱也。佛所說經,上契諸佛所證之理,下契眾生所具之機,故稱契經。經者,徑也,入道之通途也。經者,經緯也,以種種理令萬事經緯分明,有條不紊也。經者,常也,歷萬世而不變之真理也。經者,線也,貫串種種事理以成文者也。經者,攝化也,攝化種種根機眾生令入佛道也。

復有,湧泉:義味無窮,至心持誦,可得無量義味也。出生:能生妙善,常誦經者,自可依仗經力,化剛為柔,變愚成智,罪滅福生,成就善法也。繩墨:能為世出世間之楷模,猶木匠之繩墨,立定規矩方圓,以楷定正邪也。顯示:能示正性,令讀誦者因之而開示悟入也。

原理簡述:
  人的修行以消除業障、償還宿債、懺悔惡業為始,之後方能順利地修行。怨親債主的糾纏是陰陽皆苦的果報,運勢不好、事業不順、夫妻不和、子女不孝、睡覺作惡夢、疑難怪病、甚至常見病、以及修行的諸多障礙,皆是因果所導致的。萬法皆因緣所生,如是因,如是果,若無法超度怨親債主,菩提道上必是坎坷不平,如果你有出離六道之心,怨親債主看你要出離六道,就會更加著急向你討債,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業力前顯”,很多人修行稍有進步時,即麻煩不斷,多是這種原因,故至少要以持誦200部以上《地藏菩薩本願經》的功德迴向,超拔個人累生累世的怨親債主,使之離苦得樂,究竟解脫。

不可思議的功德:
  由於地藏菩薩多生多世累積的不可思議功德,眾生只要有緣聽到他的名號,見到他的形像,都可以消除多生多世的罪業,並且構成得到究竟解脫的因緣。如果能對他的形像禮拜、供贊,甚至成為福報的因緣,而得以增加智慧、免除災難、增福添壽,有種種說不盡的好處。這些不可思議的功德至今仍舊有廣大的群眾信賴,並不只是靠著對經書的信仰,而是根據歷代依經實行者的感應經驗才流傳下來的。

【結束語】《地藏菩薩本願經》是一部記載著萬物眾生其生、老、病、死的過程,及如何讓人自己改變命運以起死回生的方法,並能夠超拔過去世的冤親債主令其究竟解脫的因果經。人的生滅自無始劫以來皆輪迴不已,福報的聚集和修行功德力的累積是他人無法替代的。所以讀經能使我們明白關於業障的問題如何處理,以及如何修福修慧,廣利有情眾生。

TAG標籤:地藏 本願經 菩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