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是女兒節嗎,2021年七月七為什麼吃乞巧果

在我們說起七夕節的時候人們都不會覺得陌生,這個節日是我國的農曆七月初七,而在民間當中這天牛郎和織女會相見,那麼2021年七月七為什麼吃乞巧果呢?七月七是女兒節嗎?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吧!

2021年七月七為什麼吃乞巧果 是女兒節嗎

2021年七月七為什麼吃乞巧果
  傳說是因為過去女孩子在未嫁之前都想自己能心靈手巧,所以用這樣的方式來祈求織女來送巧,希望織女也能賜自己一雙巧手,於是巧果也就誕生了。北宋時期的巧果品種極多,主要原料是油、面、糖、蜜。是將發麵團放入具有剪刀、梨、茄、瓜、石榴、蘋果、小雞、小豬、小獅子、金魚、蛙、蟹、蝦等各種花形圖案的木模中,將成形後的小餅油炸或烙食。有些巧果還被點染為七色,有的以紅色點染,用長線穿成串,尾端系沙果或花布,掛於壁間,為裝飾和零食,也有串成一環掛在小兒項間取樂的。相傳七夕節晚上,婦女兒童將巧果拋擲屋背,喜鵲銜去搭橋,讓牛郎織女夜渡銀河相會。
  每年的七月初七,牽牛星與織女星距離最近。中國是農耕國家,因此,對時令、節氣的交替極為重視,夏商時,每至立秋,君主還會親臨祭祀現場。七夕節的設定其實就是立秋祭祀的另一種替代形式,有立秋迎秋之用意。

2021年七月七為什麼吃乞巧果 是女兒節嗎 第2張

七月七是女兒節嗎:是的
  宋代以後的七夕節還有了“乞子”的風俗。明人《歲時紀事》記載:“七夕,俗以蠟作嬰兒,浮水中以為戲,為婦人生子之祥,謂之‘化生’。本出於西域,謂之‘摩睺羅’。”這一記載源自宋人七夕節俗。根據劉宗迪先生的研究,這些或用鏤金、珠翠、象牙、龍涎佛手香,或用蠟制的小人偶“摩睺羅”源自西亞宗教的七月節俗,經過波斯、粟特等國家傳入中原,在宋代時與中國的七夕節俗融合。可見,以紀念牛郎、織女愛情悲劇為基礎的七夕時節,在唐宋時期融合了乞巧、乞美甚至乞子等內涵,由“夜半無人私語時”的拜禱變成了群體性的公眾節慶活動。而無論是乞巧、乞美還是乞子,實際上也都與舊時女子希望婚姻生活幸福美滿的願望有關。董乃斌先生指出:“‘乞巧’和渴望婚姻幸福,對於未婚少女和一切已婚婦女,實際上可以說就是一回事。”由此看來,宋代以後的七夕節已經成了女子們乞求神靈護佑的“女兒節”。

TAG標籤:女兒節 七月 乞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