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共有二十五個民族,哪些民族過清明節

清明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
  清明節在我國的歷史源遠流長,習俗傳播的範圍也很廣泛。
  那麼就讓我們來數一數,有哪些民族過清明節?

哪些民族過清明節?共有二十五個民族

清明本是24節氣中一個普通的歲時節令,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說法,這個節氣萬物復甦,是適合耕種的時令,從此進入農事大忙的階段。

清明節至今已有2500多年曆史。起初,清明節並沒有祭祀先人的習俗,但後來逐漸與日期相距僅一兩天的寒食節相融合,發展為中國重要傳統節日。

寒食節本是古代的禁火忌日,後來與晉文公悼念恩人介之推的傳說相附會,寒食節掃墓成了一種普遍的社會行為。清明節與寒食節,兩個民俗節日交融後,禁菸冷食的習俗日趨淡化,祭祀先人的習俗越發凸顯。由於我國的歷史起源於農業文明,農耕技術、家庭事業、宗親宗族等都講究世代傳承,所以2000多年來,清明節追思先人,成為中國人傳承不息的特有風俗。

在我國,除了漢族以外,還有一些少數民族同樣有過清明節的習俗,如我國北方的滿族、赫哲族、達斡爾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錫伯族;以及南方的壯族、侗族、彝族、白族、畲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土家族、納西族、布依族、普米族等共計25個民族,都過清明節,只是過節習俗不盡相同。

例如,壯族群眾對祭掃祖先陵墓十分看重,過清明節時要全家出動,帶上五色板、肉、香燭、紙幡等到祖墳去上供,行拜禮;而土家族人們在清明節這一天要上墳掛青,家裡要吃豬頭肉,有“清明酒醉,豬腦殼有味”的說法;另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些地方,至今仍然保留古風,清明節要上山採艾蒿,洗淨切細後,與糯米、臘肉、蒜苗、五香、鹽等混合蒸熟,叫作“清明粑”。

結束語:清明節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烈的節日,也是無數海外遊子所謂“認祖歸宗”、落葉歸根的重要紐帶。在我國,清明節的基本內容,以掃墓祭祖、踏青春遊為主,但正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各民族的清明節習俗也是各有特色,頗有趣味和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