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不同民族怎麼過年,雲南各民族春節習俗

雲南省是我國少數民族的一大聚居地,曾有統計顯示,我國總共56個民族,在雲南地區有分佈的就有52個,其中彝、白、哈尼、傣、傈僳族等16個民族,還是長期在雲南繁衍生息的世居民族。這麼多民族聚居在一起,真可謂是文化和民俗的大觀園了,那麼就讓老黃曆為你介紹,雲南各民族春節習俗

雲南各民族春節習俗 不同民族怎麼過年

布依族春節習俗:姑娘搶挑第一擔“聰明水”
  春節是布依族最隆重的節日。每年除夕晚上,布依族的人們都通宵達旦地守歲。新年七年級清晨,姑娘們爭先恐後到井裡挑“新年水”,又稱“聰明水”。人們認為,誰先挑到第一擔水,就會在這一年中得到幸福。正月八年級,年輕人穿著漂亮的新衣服到村邊、山腰、田壩去玩表,對歌、吹木葉、唱“筒筒歌”、踢雞毛毽、丟花包等。

景頗族春節習俗:小夥子們的射擊比賽
  景頗族的青年人在春節普遍開展“坦丁”(射擊)活動。“坦丁”是景頗十分愛好的活動,姑娘們往往是這個活動的裁判,她們把靶包高掛在樹梢上,小夥子爭相用箭射,誰射中,靶包就歸誰。姑娘們在靶包裡放有各種東西,有的象徵吉祥,有的表示愛情,有的取笑捉弄小夥子,但多數裝著硬幣。

景頗族的“目腦縱歌”一般於農歷正月十五舉行,為期三四日。“目腦”是景頗語的音譯,意思是大夥跳舞。是景頗族人民用來驅惡揚善,祝賀吉祥幸福,歡慶豐收的傳統節日。

每逢節日,雲南省隴川、盈江、瑞麗等地的景頗族都身著盛裝,手拿各色手帕和花環;老年人身背織有民族圖案的“筒帕”,扛著盛著米酒的竹筒。敲鑼打鼓,鳴槍放炮,成群結隊地從四寨八鄉來到舉行“目腦”活動的地方。其中包括附近的傣、阿昌、崩龍、布朗、漢等兄弟民族,是一個民族團結的節日。

彝族春節習俗:大年七年級婦女不勞動
  春節期間集會跳“阿細跳月”,大年七年級婦女被免除所有的家務活動,以示對婦女在過去一年中的辛勞的感激之情。除夕日,每戶人家的門前會立起一棵青松,表示除舊迎新、免禍消災;堂屋的地上鋪著一層厚厚的松針,用於坐在上面吃年飯。

除夕夜,成年男子必須通宵達旦地守夜。守夜時,幾位男子聚在一起,邊飲酒邊談論家族往事等等,現在也有玩撲克的。守夜的目的主要是表達對祖先的敬意,同時也是為了挑回第一擔水,在天亮之前做好飯菜,以便一旦天明就可用餐。

傣族春節習俗:象腳鼓比賽
  八年級、九年級,一些傣族村寨將舉行“象腳鼓比賽”,選手們精神振奮、擊鼓不停,誰的動作優美、鼓聲好即獲獎。春節期間,小夥子和姑娘們互相投擲糠包,看誰投得準,看誰接得著。

玩到一定的時候,姑娘們就悄悄搶走小夥子身上佩的腰刀、包頭布或拴著的馬,跑回家去。假如小夥子有情就追隨而來。父母見到女兒拿著頭布、牽著駿馬回來,便設宴款待。

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歷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節日——潑水節,他們把潑水看成是驅邪除汙,吉祥如意的象徵,也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雲南各民族春節習俗 不同民族怎麼過年 第2張

僳僳族春節習俗:賽詩會
  傈僳族人們在春節期間最喜歡舉行“賽詩會”。會上,青年男女穿著節日的民族盛裝,遙遙相對,在戀歌中眉目傳情,而已婚的老歌手們,一邊品嚐著溫醇的水酒,一邊向年輕人傳授他們愛唱的名詩或名調。

侗族春節習俗:村際蘆笙會
  侗族喜歡在春節期間舉辦“蘆笙會”。這種活動一般由兩個附近友好的村莊協商舉行。如果甲村到乙村去舉辦“蘆笙會”。這種活動一般由兩個附近友好的村莊協商舉行。

如果甲村到乙村去舉辦“蘆笙會”,那麼,乙村的樂隊就先在村頭吹奏著蘆笙迎接,見面後,乙村先奏起“迎賓曲”,甲村再吹“見面曲”,然後,跟著乙隊歡歡喜喜到乙村,飲宴之後,蘆笙會就開始了。

壯族家家都要守歲到半夜
  壯族除夕,家家殺雞殺鴨、蒸扣肉、粉精肉,製做叉燒肉等。家家都要守歲到半夜,燃放鞭炮後就寢。正月七年級、八年級,來客必吃粽子。男女對歌,或打陀螺、跳舞、賽球、演戲。

苗族“客家年”
  苗族把春節稱作“客家年”,家家戶戶殺豬宰羊,烤酒打粑慶豐收,希望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還要唱《開春歌》,歌詞大意為思春、盼春等。

藏族“跳神會”
  藏族在藏曆年除夕之夜,舉行盛大的“跳神會”,人們戴上假面具載歌載舞,以示除舊迎新,祛邪降福。

水族踢毽比賽
  水族春節期間,男女青年喜歡開展踢毽比賽。比賽專案有單踢、雙踢、正反腳踢、優勝者獲獎。

滿族紅燈高掛
  滿族在年節將近時,家家打掃庭院,貼窗花、對聯和福字。臘月三十,家家豎起6米高的燈籠杆,從七年級到十六,天天紅燈高掛。年三十包餃子,講究褶子多為好,子時煮餃子,有的裡邊包上銅錢,吃到者有好運。春節要拜兩次,年三十晚上一次,為辭舊歲;年七年級再拜一次,為迎新春。春節前還要舉行跳馬跳駱駝等比賽。

TAG標籤:春節 雲南 民族 習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