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苗族春節風俗習慣簡介,苗族春節怎麼過

苗族主要聚居於貴州省東南部、廣西大苗山、海南島及貴州、湖南、湖北、四川、雲南、廣西等省區的交界地帶。苗族人對春節十分看重,喜歡以清新的環境敬老的形式來過春節。那麼,苗族節日還有其它什麼年俗呢?一起來看看吧。

苗族春節怎麼過,苗族春節風俗習慣簡介

過苗年
  苗年是苗族自己的年紀,各地方的苗年時間很不一致,多數地區是“歲首以冬三月,各尚其一。”歲首即每年的開頭,也就是指過年。有的在十月,有的在冬月或臘月。近年以來,絕大多數苗族過年以改在正月過年,過春節,但苗族的風俗習慣仍然保持不變。

過年是最大的節日,要準備豐富的食品,如殺年豬,薰臘肉,打餈粑,炒炒米,還要殺雞祭祖,“守歲”,開“財門”,敬“年神”,從的冬天七年級到初十五都要休息。在此期間,要舉行傳統的娛樂活動,漢譯為“踩花山”,“跳場”,“跳年”,“跳月”,“吃排家飯”等。湘西春節期間的娛樂活動稱“趕年場”,主要內容有打鞦韆、百獅會、玩龍燈、唱花燈等。

百獅會
  過苗年最有趣的民間活動莫過於百獅會了,周鄰四鄉苗胞舞著近百匹或數十匹獅子云集傳統的村寨或集鎮,敲鑼打鼓,放地銃、打火槍,簡直要把天地翻過來。百獅會的名堂蠻多,有迎獅,有盤獅,考獅,搶獅,獅子登高等內容,土裡土氣,苗味十足,藏著厚實的文化底蘊。

苗族喜愛舞獅跟遠古的傳說和圖拜相關聯,相傳洪荒時代,妖魔橫行,為害苗山。一群從森林奔出的金獅趕走了吞食牛羊、莊稼的惡魔,使苗家重享太平。後來,狡猾的魔王想出了一條毒計,譴魔女用五彩繡球把群獅誘入波濤洶湧的東海。勇敢的苗家後生亞果為救鄉親們出苦海,不畏千辛萬苦,翻山涉水,終撈起了飄浮在海浪上的繡球,把吉祥的獅群重新引回苗山,蕩平了作惡的妖魔鬼怪。苗民們歡天喜地、敲鑼打鼓湧到寨頭迎接吉祥的金獅們,從此,苗鄉就有了“百獅會”。

神話是生活折射。原始荒蠻的陽光穿越歷史的雲層,照射當今。“百獅會”的其實是苗族遠古的大遷徒。《遷徒謠》唱道:“我們的祖先在東海,翻過九十九道溪,浩浩蕩蕩走過……”那些妖魔鬼怪指的是一路遇的自然災害。

百獅會舉辦的時間多在春節正月九年級後,百獅狂舞,挨家挨戶給苗家拜年。

苗族春節怎麼過,苗族春節風俗習慣簡介 第2張

接龍
  苗家接龍可分為大型的村寨接龍和家庭接龍。兩種活動僅是規模大小有別,其過程基本相同。

“接龍”多在黎明時分進行,儀典隆重而熱鬧,新居的堂屋燃滿燈燭,一鋪開大竹簟,擺好紅、黃、黑、白、青五匹彩布、五色紙,閃亮的吃排家飯

過苗年最有趣的還有“吃排家飯”。苗族是一個好客的民族,千百年來,苗族人民都遵守這樣一條規矩:即同一村寨裡,不管哪一家來了客人,也不管客人的數量多少,全村各家各戶都必須輪流請之,儘自家所有,熱情地招待來賓。被請的客人,絕不能借故推辭,否則就會被人認為是瞧不起人。

客人接受邀請,也不必帶什么禮品,直到每家每戶都吃到了,方能告別回家。苗族人把自己的這種待客方式叫作“農列壤”,直譯為漢語叫“吃排家飯”。誰個村寨的戶數多、留客吃“排家飯”的時間長,誰個村寨的聲譽就高。不但說話有人聽,做事多人幫,就是小夥子找物件也比別村容易得多。

凡讀過晉代大詩人陶淵明《桃花源記》的人,無不深深地被其中這樣的一段描述所吸引:“見魚人,便邀之還家,設酒殺雞作食”。由於這種特殊的待客方式,使得那位“漁人”不得不在桃花源裡“居數日”而後才“辭去”。

欲遂當年漁人願,苗山就是桃花源!

苗家刀梯
  上刀梯是苗族人民的傳統風習,每當趕年場或重大民俗節日,都有勇士表演上刀梯。刀梯器材是一根高十米以上的木杆,杆上鑿開三十六把鋼刀,鋼刀長一尺五寸、刀背厚零點五至一釐米,刀刃鋒利,刀口向上,裝成刀梯,加閂固緊。一尺一梯為三十六刀梯。樁杆四周拉線固定,刀梯上端系多種彩布小旗,象徵希望和勝利。

上刀梯者,必有膽識、技巧和武功。從第一級往上爬,刀子一把比一把鋒利,爬至梯頂頭髮往刀上一擱,即斷成兩截。登梯者要在刀梯上表演倒掛金鉤、大鵬展翅、觀音坐蓮、古樹盤根等節目,旋展全身本領。上刀梯是驚心動的表演,是英雄所為,是苗族人民過去生活的顯現,有血有汗,有甜有美。觀者無不驚歎。

TAG標籤:風俗習慣 春節 苗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