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少數民族聚居的廣西地區有哪些春節習俗

廣西壯族自治區是我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在這裡除了壯族以外,還聚居著漢、瑤、苗、侗、京、回等民族,可謂是少數民族大家庭了。那麼,在民族文化異彩紛呈的廣西地區,有哪些春節習俗呢?今天就讓我們簡要地瞭解一番。

少數民族聚居的廣西地區有哪些春節習俗

挑新水和喝伶俐水
  挑新水又稱汲新水,挑伶俐水、挑乖水;喝伶俐水又稱“喝智慧水”,都是壯族的春節習俗。流行於廣西巴馬、凌雲等縣。農曆正月七年級凌晨,各家各戶的新媳婦或大姑娘,擔起水桶,手持三柱香火,唱著歌,到河邊或泉邊,將香插上,用紅紙包好的錢幣作利市往水裡投放,挑回新年的頭一擔新水。

喝伶俐水的過程,則是姑娘們點燃火把來到泉邊,先輪流數星星。各數兩遍,數到天邊只剩下一顆星星時,姑娘們唱著《伶俐水歌》,開始喝水。壯族民間認為,年七年級喝伶俐水,可以讓人聰明伶俐。

少數民族聚居的廣西地區有哪些春節習俗 第2張

舞春牛
  桂西一些地區,世代流傳的舞雞、舞春牛活動,增添了春節的喜慶氣氛。舞雞的年青人提著用木頭、木瓜做成的兩隻鬥雞,打著鑼到村中各家各戶去賀年。舞雞歌吉慶幽默,使主家喜笑顏開。送給賀年的舞雞者紅包,從“鬥雞”身上拔幾根雞毛插在自家的雞籠上,以祈求六畜興旺。

少數民族聚居的廣西地區有哪些春節習俗 第3張

打扁擔
  “正月舂堂閉轟轟,今年到處禾黍豐。”這是廣西馬山、都安、上林、忻城等地壯家流傳的一首古諺。從每年的除夕到正月十五,輕快悅耳的“登登打、登登打、登登打嘟打”的打扁擔聲,響遍了壯族山鄉。

打扁擔是一種由壯族生產勞動中發展演變而來的體育活動,也是壯家人傳統的娛樂活動,在古代,每年秋收以後,人們用樹木挖成槽(也有用石槽的),槽中注入稻穀。用木杵椿谷。每邊站五人,男女間立。在椿打中,時而敲擊槽邊,發出有節奏的敲打聲。

而在今天,代替舂竹的是農家的扁擔,木板代替了大木槽,古老的打舂堂以打扁擔的娛樂形式煥發了生機,每一個壯家人都是打扁擔的好手,婦女的動作輕巧優美,男子的動作剛勁有力,自娛自樂的“打扁擔”,寄託著壯族人民祈望豐收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