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漢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之中和節

中和節這個節日,可能大家會感到有些陌生,其實這也是我國古代一個歷史悠久的漢族民間傳統節日,並在2011年經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一個值得我們去了解的節日,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漢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之中和節

中和節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最早的日期是在農曆正月七年級,隨著歷史的演化,唐德宗李適在貞元五年(789)將其日期改為農曆二月八年級。由於農曆二月八年級是“龍抬頭”(又稱春龍節、青龍節),所以漢族民間常常將中和節與龍抬頭混為一個節日。

中和節起源於原始社會祭祀神靈的活動,這一節日的到來,寓意春天的開始,萬物復甦,雨水天氣也將增多。在民間,中和節時有祭春龍等習俗,期間的飲食常以“龍”字命名,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麵條叫吃龍鬚等。

據記載,中和節是在唐朝臣李泌的提議下興起的。他提倡設立這個節日的理由,是為了祭勾芒神以祈禱農事興旺,同時也祭日神,因為傳說中和節是太陽的生日,尉遲樞在《南梵新聞》中記載說:“李泌謂以二月一日為中和節,人家以青囊盛百穀果實,更相饋遺,務極新巧,宮中亦然,謂之獻生子。”可見獻生子是中和節活動的主要特點。

在唐朝帝王的倡導下,中和節達到了極盛,每年逢此日,人們都要加以慶祝並舉行祭祀活動。中和節主要興盛於唐,但以後各朝仍然把它當作一個節日看待,每逢這一天,皇帝都要舉行耕種儀式,象徵性地賜給人民百穀,以示勸民努力從事耕織之義。在漢族民間,親友們也常聚集在一起喝中和酒,並祭祀勾芒神。人們往往還互贈刀、尺之類的禮物,勉勵努力勞作。

人們在“中和節”祭祀的是傳說中的“勾芒神”,這是一位主管農事的神祗,是迎春和萬物生長的象徵,可見“中和節”是圍繞著春耕的,它是服務於農耕社會的重要農事節令,雖然這古老繁瑣的民俗事象隨著時間推移已逐步淡化,但它將作為凝聚著古人的生活智慧的農耕節令而長留人間。

TAG標籤:漢族 之中 傳統節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