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山東萊陽七夕風俗,七夕節的習俗

說到“日月出東萊之陽”的山東萊陽,人們第一時間會想起的應該就是聞名全國的當地特產--萊陽梨了,也因此這裡素有“中國梨鄉”之美稱。今天是2017年8月28日,我國傳統一年一度的七夕佳節,那麼就讓老黃曆為你介紹,“梨城”萊陽七夕節的風俗。

七夕節的習俗 山東萊陽七夕風俗

七月七磕果子
  萊陽的七夕節,叫做過七月七。萊陽的孩子小時候總期盼著過這個節日,因小夥伴們之間都有各自的幾串小果子,一邊炫耀,相互品嚐。在萊陽當地,按農時來說,有句農諺是“六月六看谷秀,七月七看穀米”,意思是到了農曆的六月六田裡的穀物開始秀穗,待到七月七顆粒已基本飽滿,豐收在望。

為了迎接豐收,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有烙面果子的習俗,其做法是用油、牛奶、雞蛋、糖等把麵粉和好,再用模子(磕子)印成各種樣式的面果子,然後在鍋中烤烙,名為磕餅,即磕果子。

面果子的形狀大小不一,有圓的,有花、葉、桃等植物類的,有魚、雞、貓等動物類。大面果子叫“火燒”,是全家人節日的必備食品,食用後預示著迎接豐收到來。

小面果子叫“小果子”,做好後用長線將其串在一起成長串,中間夾上早熟的花紅果、海棠果及桃李棗等瓜果,尾部繫上多色花布,掛在新高梁杆上供孩子們玩耍零食,或掛在牆壁為裝飾品,或饋贈鄰居孩子以示喜愛。

“雅秋”的傳說
  另外,神話傳說天上的織女嚮往人間,私自下嫁牛郎。生氣的王母娘娘用她的髮簪劃出一條天河將其二人分隔兩邊。每年的七月七由喜鵲搭橋相會。因此在萊陽當地有傳說,七月七這一天一般看不到喜鵲(膠東方言稱“雅秋”),因都聚集到天河搭彩橋去了。

“姐姐哭”的傳說
  再據說這一日有情人夜晚在葡萄架下約會能白頭諧老,夜深還能聽到牛郎織女的私語。這一日及前幾天如逢陰雨連綿,稱其“姐姐哭”,即盼姐姐望相會的日子。因天河相隔,織女思念牛郎,以淚水洗面,故天上的雨一陣一陣的,稱其為“姐姐哭”。

“生巧牙”乞巧
  從前民間小女有“生巧牙”集體吃“乞巧飯”,舉行“請姐姐”等乞求活動,以求心靈手巧。入夜小女們各自拿著長串的預示豐收的小面果子,掛在井臺邊,圍成一圈,圈中桌子上擺放上用各種豆子生成的嫩牙,俗稱“巧牙”,請七仙女品嚐並乞求傳授手巧心靈。

大家兩人一組,相向拍手唱謠:“一拍巴掌一月一,姐姐教我納鞋底;二拍巴掌二月二,姐姐教我繡花鞋;三拍巴掌三月三,姐姐教我做針線;四拍巴掌四月四,姐姐教我織花布;五拍巴掌五月五,姐姐教我種五穀;六拍巴掌六月六,姐姐教我學俊秀;七拍巴掌七月七,姐姐教我撒穀米;八拍巴掌八月八,姐姐教我紡面花;九拍巴掌九月九……”一直唱到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