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日本別有風趣的傳統節日及習俗

有看日本動漫的人應該會對日本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各種動漫上也都能想象出日本傳統節日是怎樣一個熱鬧的場景。而對於一箇中國人來說,外國的節日無疑對我們有著吸引力,本期的傳統節日就帶你來看看日本別有風趣的傳統節日及習俗。

日本別有風趣的傳統節日及習俗

新年(1月1日~1月3日)
  每年1月1日新年伊始。家家門前都要裝飾門鬆,屋門前掛上稻草繩,以示喜慶。元旦清晨,全家人一起喝屠蘇酒,吃多層食盒裝的過年菜。這時郵遞員會把一捆賀年片扔進信箱。於是全家人都爭著看自己的賀年片,賀年片越多越高興越自豪。

然後,許多家庭便會一塊兒去附近的神社作新年後的首次參拜,鳴鈴,扔香錢,祈求一年的好運。一般人在1月的頭3天內,要去親戚、鄰居、上司處拜年。1月2日被稱為“萬物開始日”,據說學技藝的人如果這天就開始練習的話,以後會很快有長進,所以有新春試筆、新春試彈、祈壽試舞等說法。

春節習俗:
  過年蕎麥麵條
  如同中國在除夕夜北方吃餃子、南方吃年糕一樣,日本人在12月31日夜裡有吃“過年蕎麥麵條”的習俗。據說蕎麥麵條必須在零點前吃完,吃不完的話,第二年就不會有金運。

之所以是吃蕎麥麵,據說是因為蕎麥麵又細又長,在日本文化裡代表著細水長流與健康長壽,人們希望像蕎麥麵條般活的長久。另外,因為蕎麥麵條易斷,日本人希望將一年的辛苦與煩惱做一了斷,不帶到新年裡。還有一點是希望像蕎麥這種植物那樣,生命力頑強,不畏貧瘠,不怕風雨。

除夕鐘聲
  除夕夜,日本的寺廟裡都要敲鐘,共敲108下。據說這是源自《佛經》裡聞鐘聲,煩惱清“之句。佛教認為,人間的苦惱有108種,因此新年的鐘聲要敲108次,以此為人們消除各種煩惱。因為每敲一下都需要等上次的鐘聲完全靜下來才行,所以敲108次大約要持續1個小時。據說,敲鐘時要在除夕夜零點之前敲107次,剩下的一次在零點之後敲,這樣,就可以不再受過去一年的舊煩惱所擾,無憂無慮地迎接新年。

初詣(新年首次參拜)
  日本人自古有新年拜神佛的習俗。除夕夜鐘聲響後,成百上千萬的日本人一齊湧向神社和寺廟,燒香拜佛,點籤算命,祈求新的一年全家幸福平安,此為初詣”(即新年裡第一次參拜)。為此,日本交通部門在除夕夜是徹夜營運,各神社也都開啟大門迎接參拜。參拜人太多,往往要排幾個小時才能輪上自己。據統計像明治神宮這樣的大神社,每年初詣人數高達300萬人之多。

初日日出
  新年的第一天日本人有迎接日出的風俗,拜祭日出的地點,往往是海邊或者山上。人們相信,拜祭新年的第一次日出,自己的願望就能實現,並能健康平安,得到新的靈氣。

壓歲錢
  同中國一樣,日本人過年也給孩子壓歲錢。過去人們認為小孩子魂魄不全,容易為邪所傷。為了驅邪、扶正,保孩子健康成長,大人將新年的祭祀供品撤下來後分給孩子們,後來逐漸演變為壓歲錢。

“搶購福袋”
  “福袋”是日本商人智慧的表現,是一種促銷方式,現在已經變成日本的年俗,成為新年的一道風景線。1月2日開始,日本各大百貨公司都會推出各種福袋。福袋裡面商品的詳細雖然不清楚,但是所裝商品往往是福袋標價的幾倍,等於打了一個大大的折扣,非常合算。福袋數量有限,為了買到優惠的商品,也為了給新的一年討頭彩,日本人會早早排隊,在商店開門的一瞬間,拼命跑向福袋擺放櫃檯搶購,謂之“搶福”。

日本別有風趣的傳統節日及習俗 第2張

成人節
  成人之日是日本的節日,目的為向全國本年度年滿20歲的青年男女表示祝福。
  成人之日當日,市政府會為年滿20歲的男女主持特別的成人禮儀式,併發給他們一張證書,表示他們從當日開始已成為成年人,以後必須獨立生活、擔負起社會責任和義務。日本相當重視成人之日,因此在這一天,都會舉行祝賀儀式。以前,祝賀儀式大都在家裡舉辦,但現在,不少人的成人禮是在公司、學校或公共機關度過的。在這一天,這些年滿二十歲的人的父母、同事、主管、同學、親戚及朋友,都要向他們表示祝賀、並贈送禮品,而當事人也要表達感謝之意及發表未來的計劃及理想。

成人節習俗
  日本古代就有成人的相關禮儀、習俗。日本天武天皇時代仿照盛唐的習俗制定了結發加冠制度作為日本男女成年的儀式,男子和女子的成年儀式又各有不同。日本古代男子的成人儀式又名“元服”,“元”就是“首”(頭)的意思。元服的禮儀又根據社會地位的不同有所區別。

一般只有貴族和神職人員才有資格真正戴上帽子行冠禮,官位三位以上(有時寬限到四、五位)的貴族戴“冠”,其餘貴族只能戴烏帽子。非貴族人員元服時不戴冠和烏帽子,僅是用剃刀剃去額上頭髮,留下名為“月代”的髮式則算是完成元服儀式。

女子的成人禮則是著裳和結髮。裳就是下衣的意思,著裳是將下衣系在腰上,相當於男子元服時著成人服裝。除了著裳,成年女子還要結髮,就是要把頭髮梳整成枕頭般的模樣,遠看想頂著一朵大蘑菇。

日本別有風趣的傳統節日及習俗 第3張

追儺節,節分祭(2月3日或4日)
  2月3日(按年有時是4日)立春的前一天是節分。這天要把沙丁魚的頭插在棟樹枝上立在門口,驅除不祥。據說每逢節分時鬼要從陰曹地府出來,給人帶來災禍,這是從中國傳到日本的風俗。人們首先把炒熟的黃豆供上神龕,到晚上開啟門和窗戶,一邊兒喊“鬼出去,福進來”,一邊撒豆子驅鬼。為了不讓福逃走,撒豆子要馬上關門關窗,然後全家一起抓剩下的豆子,最好抓比自己年齡多一個數的豆子,然後把它吃下去,這一年就會福星高照。

相傳在四季變化之日,“鬼門”會變得通暢無阻,屆時會有惡鬼穿越鬼門而到人間,帶來災禍和邪氣(至於為什麼鬼門會有如此變化,貌似和風水陰陽有關,不作深談)。而為了抵制惡鬼的侵襲,人們會用撒豆(豆撒き)的方式來驅散鬼怪和應對災禍,而用吃惠方卷(恵方巻)的方式來祈福。

撒豆(一般是大豆,也就是黃豆,而且要事先炒熟)是一項用來驅鬼的傳統。蓋以在日文中“豆”和“魔滅”的發音相近(豆為mame,魔滅為mametsu)。在撒豆的時候,人們會喊著“鬼怪出去,福緣進來”(鬼は外、福は內)對著室內外撒豆。

當然有些崇敬鬼怪的地方也會喊“鬼怪進來”(鬼は內),他們把鬼怪作為福緣的象徵,尤其是姓名中帶有“鬼”字的家庭(如:鬼塚,鬼頭等),更是如此行事。在撒豆的時候,還會有人扮演鬼怪(一般是家中的父親)來活躍撒豆活動的氣氛。然後,在撒豆完畢之後,參與的人會把撒在室內象徵福緣的豆子撿起來吃,吃的數量是按照自己的年齡來,也有一種說法是吃自己的年齡加一的數量,傳聞這樣的話,下一年會身體健康,一年無病無災。

然後是吃惠方卷這一項習俗。惠方是吉祥的方位的意思,而惠方卷裡面也是裹著各種各樣美味的帶有福緣意味的食材。在節分的晚上,人們會靜靜的向著這一年的吉祥方位跪坐,吃惠方卷,同時想著自己對於新一年的期望與念想(有點像對著流星許願的感覺)。

日本別有風趣的傳統節日及習俗 第4張

女兒節(3月3日)
  3月3日是女兒節。有女孩子的人家要在家裡擺木偶人,祈求女孩子幸福、健康地成長。女兒節的木偶人要擺五層階梯或七層階梯。陳設木偶人的架子上,要鋪上紅色的毛氈。
  第一層擺上按照天皇和皇后模樣做的一對木偶人。第二層擺三個宮女。第三層擺五個童子(唱歌的、吹笛子的、擊小手鼓的、擊大手鼓的和打大鼓的)。第四層擺左大臣、右大臣。第五層擺三個男傭人。第六層擺衣櫃、長方形衣箱、針線盒、梳妝檯、套盒等一套嫁妝和日用器具。第七層擺天皇坐的古裝車、牛車、轎子。這一天大家要吃菱角形粘糕、小方塊形狀的糯米點心、壽司飯、喝白酒和蛤蜊做的清湯。

習俗
  人形娃娃的擺飾上,第四階裡兩名隨從中間放置著菱餅、雛霰和白酒等,這些都是女兒節的應節物。
  蛤蜊(蜆的一種)也是在女兒節最常吃到的東西,因為蛤蜊都是兩片兩片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不同的殼一定無法密合,所以就藉此來象徵女性對愛情的專一。另外還有些料理,譬如清湯、花壽司等等。

送禮
  桃花是女兒節常用的禮品,配合“桃之節句”
  對於受到邀請的客人來說,送禮時多選擇像桃花和女兒節有關的玩具,或和果子等去慶祝,當然也可以送禮金。通常都在3月3日前三週的奇數日登門送禮。前往這種場合慶祝的時候,都儘量穿著顏色鮮豔的衣服,以配合整體氣氛。

還有回禮通常在節日完後一個禮拜之內寄出,送的是節日用的及紅白色方塊糖的組合禮。現在也有在回禮時,附上一張女兒節當天和人形娃娃合照的可愛照片。

嚴格來說,像這麼勞師動眾邀請人家來家裡同樂,節日完後還要回禮等繁重的禮俗,多是第一次為女兒辦女兒節的時候,而以後的女兒節就都是較親近的家人一同慶祝了。

日本別有風趣的傳統節日及習俗 第5張

彼岸節
  “春彼岸”指的是三月二十日春分的前後七天,“秋彼岸”指的是九月二十三日秋分的前後七天。
  所謂的彼岸是佛教用語中的另一個世界,即所謂的西方極樂世界,拋卻一切煩惱頓悟的境界。順便說一下,迷茫於生死苦楚的世界是“此岸”。這種佛教思想和日本自古以來的祖先信仰相契合,於是便產生了“彼岸日”。

這期間,寺院也會舉行名為“彼岸會”的法事,誦經說法。信封佛教的人們會來寺院聽說法,給祖先掃墓,製作江米糰子和牡丹餅,並供奉在佛前。據說在彼岸日時去給祖先掃墓最容易和那個世界心靈相同。

另外,供奉在佛龕裡的餅雖然是一樣的,但根據季節特有花的不同,春彼岸的餅叫做“牡丹餅”,秋彼岸的則叫做“萩”。
  日本俗語云:寒熱不過彼岸。日本習慣上把一年寒熱的極限劃分兩個彼岸——冬末的春彼岸和夏末的秋彼岸。

二月中旬春彼岸:二月中旬春分前後七天,相傳此時太陽西沉時恰好在正西方,也就是傳說中的西方淨土,這時候,嚴寒已過,各種民間活動次第肇始,如參拜神社,探親訪友,郊外踏青,平野揚箏等,同時人們製作牡丹餅、五彩壽司和野菜天婦羅(蔬菜油炸食品),分發親友鄰居,共慶初春來臨。

八月中旬秋彼岸:稻作物的收穫期,農村常舉行慶豐收的各種活動,如“收穫感謝祭”,篝火舞踴,參拜鄉村稻荷神社。

日本別有風趣的傳統節日及習俗 第6張

四月八日灌佛節。
  相傳此日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誕生日,佛教自中國傳入日本後就出現了灌佛節。日本人信仰佛教的很多,各個寺廟在這一天都要舉行盛大的佛教大典,廟堂四處的的屋簷裝飾著牡丹,芍藥百合,紫藤蘿,燕子花,堂正中安放釋迦佛像,參拜佛像的人手捧甜茶澆灌在佛像身上,洗去塵垢,參拜完後把剩餘的甜茶帶回家研墨,寫上“五大力菩薩”數枚,折放衣櫃中,據說能避免蟲害;如寫“八大龍王茶”貼於天井,則可免除天災云云。

日本別有風趣的傳統節日及習俗 第7張

端午節、男孩節
  在日本,五月五日是端午節,端午節與男孩節同日,所以這天家家戶戶門上還擺菖蒲葉,屋內掛鐘馗驅鬼圖,吃去邪的糕團(稱“柏餅”)或粽子。“菖蒲”和“尚武”諧音,“鯉魚旗”表示鯉魚跳龍門。日本人認為鯉魚是力量和勇氣的象徵,表達了父母期望子孫成為勇敢堅強的武士的願望。根據“尊重兒童的人格,謀求兒童的幸福,同時感謝母親”的原則,規定這一天為全國公休日。

習俗:
  在日本,一到男孩節這天,由七色彩旗和紅黑兩色的“緋鯉”“真鯉”組成的鯉魚旗,就會在蔚藍的天空裡迎風飄動。

日本的兒童節是5月5日,它的標誌鯉魚旗(Koinobori),有孩子的家庭用竹竿掛起鯉魚旗,有幾個孩子就掛幾條。原來江戶時代中國“鯉魚跳龍門”傳入日本,傳說鯉魚每年三四月份都要聚集在黃河的龍門處如果能逆流而上,越過北山的瀑布,就能出人頭地成為龍,所以日本人認為鯉魚是好運的象徵,為了祈禱上天照看好自己的孩子,所以立起鯉魚旗以引起上天的注意。

“鯉魚旗”實際上是用布、綢或紙做的空心鯉魚。掛“鯉魚旗”起源於日本江戶時代,原是農曆端午節的風俗。那時候中國“鯉魚跳龍門”的說法傳入日本。日本人認為鯉魚是好運和勇氣的象徵。通常有男孩的家庭會用竹竿挑起“鯉魚旗”立在自家庭院裡。

六月土用之日。一般在立秋前18天為夏之土用日,相當於我國陰曆小暑,因是農耕社會安排農事的節句,如今在都市中日漸勢微,惟獨土用日吃蒲燒鰻魚的風俗流傳至今,其具體作法是:將鰻魚沿脊背剖開,去骨,切成20公分片狀,入鍋,加水醬油,味淋,糖,酒燉煮至入味後撈出,瀝乾汁液再置於炭架烘烤,平鋪飯盒中,再塗抹一層鰻魚醬,撒上山椒粉,滿口酥香。土用日為一年內最為酷熱的節序,吃蒲燒鰻魚據說可以避熱解暑,增加身體抵抗力。如今日本甚至有專作蒲燒鰻魚飯的店鋪,每年這個時候總是門庭若市。

日本別有風趣的傳統節日及習俗 第8張

母親節
  5月份的第二個星期天是母親節。這一天對在世的母親要送紅色石竹花表示感謝,對已故的母親則獻上白色石竹花。這個節日是從西方傳到日本去的。這節日的由來是因為有一位美國婦女為了悼念自己去世的母親,帶著白色石竹花到教堂去送給大家,母親節從此而開始。

日本別有風趣的傳統節日及習俗 第9張

父親節
  6月份的第三個星期天是父親節。它是由一位主張男女平等的美國婦女提倡而開始的。對在世的父親送紅色月季,對已故的父親獻上白色月季,或送禮物表示對父親培育自己的感謝。

父親節習俗:
  一、選擇特定的鮮花來表示對父親的敬意。
  二、在父親節的那一頓早餐是由子女們做的,子女們做好早餐很拿到床前給父親用
  三、念感謝信給父親
  四、最尷尬的習俗就是女兒陪父親洗澡

日本別有風趣的傳統節日及習俗 第10張

七夕祭。
  在日本傳說,織女不但要賜給孩子們巧手,還要負責滿足各種願望。中國七夕節是祈求好手藝和祈禱得到愛情,在日本七夕節(Tanabata)主要不是用來祈禱得到愛情,只是祈求姑娘們能擁有一身好手藝。

每年這個時候,大人和孩子都會聚在一起,在五顏六色的長條詩箋上寫下願望和詩歌,連同用紙做的裝飾品一起掛在自家院內的小竹子上,此外還要在院子裡擺上玉米、梨等供品,以此請求織女星保佑自家女孩的書法、裁衣等手藝能有所進步。慶典結束時,這些供品將被放到河裡順水漂走,以此象徵著自己的心願能夠到達天河。

習俗
  街町巷道插滿竹竿,竹竿上懸掛燈籠,紙製珠蓮、綵帶、葫蘆、西瓜、算盤和俳句詩箋,妙齡少女都會穿上寬舒的“悠咖褡”搖著紙扇,到町街上輕歌曼舞,或參加煙火大會,這一夜,歌聲渺渺,簫笛悠揚,天上彩燈輝煌,夜空煙火如花似霰,和遠處高樓的霓虹燈交相輝映,是一個古典浪漫之夜。

未婚女孩會帶著餌料到寺廟或神社的放生池,喂飼鯉魚,祈禱早日獲得美好的姻緣,因為“鯉”與“戀”諧音,在日本鯉魚象徵愛情。作為七夕的食俗,很多人都會製作鯉魚壽司分增親友品嚐。

日本別有風趣的傳統節日及習俗 第11張

盂蘭盆節
  從8月13日到16日四天是盂蘭盆節。“盂蘭盆”來源於古代印度梵文“盂蘭盆那”的音譯。盂蘭盆那的漢語翻譯是“倒懸”,就是頭向下腳向上地懸掛著的意思。據說釋迦牟尼的弟子目連知道他母親在地獄裡被倒懸著受折磨而死不瞑目,便請釋加牟尼去拯救,這一天就是陰曆7月15日,約相當陰曆的8月13~16日。
  在13日這天要點迎魂火迎接祖先的魂靈回家來,同時供上細面和時令蔬菜等慰問祖先的魂靈。16日要點送魂火送走魂靈。京都的山上每年都要舉行“大文字燒”的祭祀活動,就是在山上用木材組成一個很大的“大”字,然後點火燃燒,在市區內的居民都能看見,是一項規模很大的活動,這項活動就是送魂火活動。盂蘭盆節時到處都要跳盂蘭盆舞,家裡還要請和尚來念經,超渡亡靈,屆時人們都要從外地趕回老家。

此俗蓋源自中國古代的中元節,即民間俗稱的“鬼節”。盂蘭系梵語,意為招魂慰靈,祈禱平安。其內涵相當於閩南、臺灣每年七月的“普渡”。
  這一天清晨,人們在家大掃除完後,都到町公所會合,清洗神轎山車,搭棚鋪席作道場,佛前供奉豐盛的瓜果、糕餅、田樂雜煮、魚介海鮮、什錦壽司,場地中央置一大木桶清酒,請來和尚依依啞啞唸經作法,直到正午時分法事完畢後,由町街裡最有名望的老人手持木椎砸開桶蓋,宣佈聚餐大會開始,一直吃喝到太陽剛西傾時分,萬人空巷的盂蘭盆大祭典便如火如荼地展開了。

每個街區每條町巷,呼號聲、太鼓聲、簫笛聲伴隨著悠揚激越的演歌聲,此起彼伏地響起,男女老少載歌載舞,汗流浹背,忘我地投入到這場庶民性的活動中,氣氛之濃烈,情緒之高昂,格調之典雅令我這樣的異鄉過客也深切懷慕故國文化的流風餘韻,感動得熱淚盈眶。

二百十日野分祭。
  自春分日起第210日,正是夏秋之交時節,狂風暴雨多發之時,而此時恰逢田野水稻開花期,古時農人惟恐即將收穫的莊稼為風雨所虐,故舉行各種祭祀,祈禱豐年,日語稱為“野分”,主要有八幡祭、山王祭、神田祭三大祭典。町巷的人們抬著神轎、神像、祭幡,吹簫鳴鑼,用芒花、女郎花作成團糕與柿子、板栗、香芋、毛豆、葡萄等秋季果蔬供奉神明,祈保農作物豐收。

日本別有風趣的傳統節日及習俗 第12張

敬老節
  9月15日是敬老節,也是全民的節日。屆時全國各地要為老人舉行各種方化娛樂活動。子女和孫子女要送禮品給父母和祖父、祖母,表示感謝。

日本別有風趣的傳統節日及習俗 第13張

體育節
  10月10日是體育節,也是全民的節日。昭和39年(1964年)10月10日在東京舉行了奧林匹克運動會,由此制定了紀念日。這時全國各地的學校、公司等都要舉辦運動會或體育盛典,放紅白氣球,開展拔河、接力、器械操、騎馬等項比賽活動。

冬至日
  十一月冬至日為一年中黑夜最長而白晝最短之日,自古以來日本人就極為重視冬至,形成了頗具東洋特色的冬至習俗。這一天,神社、寺廟都舉行傳統宗教活動,喝粥,吃燉煮南瓜及河豚火鍋。

與五月端午節句的菖蒲浴一般,日本民俗中至今遺留著冬至日泡洗柚子浴湯的古俗,柚子氣味芳香,相傳能除垢去邪,泡了柚子浴湯就可保證入冬後無病息災。值得一提的是,和中國一樣,日本也有冬至進補的食俗,那就是很有名的冬至河豚火鍋了。

以松魚幹、昆布海帶、醬油熬成湯頭,再放入河豚、酒糟、豆腐、白菜、松茸、春菊、大蔥、烤糯米糕、烏冬面雜煮一大鍋,鮮美無比,據說吃後可以增強身體抵抗力,平安越冬。

當年在東鮨日本料理店打工,每逢冬至日,老闆總會讓魚店送來一頭大河豚或鮟鱇魚(俗稱鬼頭魚),切塊放在直徑半米的大鍋燉煮熟後,全店員工聚而食之,稀里胡嚕,勺箸齊下,直吃得渾身發熱,滿臉通紅,滿頭大汗,那豪快的場面至今難忘。

日本別有風趣的傳統節日及習俗 第14張

聖誕節
  12月25日是耶穌基督誕生日,聖誕節本來是西方人的節日,現在日本人也接受了這個習俗。許多人家在聖誕節到來時,家裡裝飾聖誕樹,烤火雞,做好吃的飯菜來慶祝。聖誕節前夜在教堂舉行彌撒。雖然日本很少基督教家庭,但許多家庭在這一天都準備聖誕節蛋糕、烤雞、香檳酒等來慶祝。小孩子和大人都喜歡聖誕節禮品。

日本別有風趣的傳統節日及習俗 第15張

大晦日,除夕
  12月31日稱除夕。除夕前家家都要掃除,幹於淨淨迎接新年。家庭主婦為做年飯忙得不可開交。31日晚上全家在一起吃團圓飯,互相敬祝長壽,一邊兒聽除夕的鐘聲,一邊兒吃除夕蕎麥麵條兒。據說人本來有108個煩惱,所以敲108下鍾,意味著消除這些煩惱。最後一下鐘聲在零點敲響,這時,船隻、車輛都鳴笛迎接新年。

日本一年中法定的節日(共放假十二天)
  1月1日:元旦
  1月15日:成人節
  2月11日:建國紀念日
  4月29日:綠色節
  5月3日:憲法紀念日
  5月4日:全民假日
  5月5日:兒童節
  9月15日:敬老節
  10月10日:體育節
  11月3日:文化節
  11月23日:勤勞感謝節
  12月23日:天皇誕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