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舞旗花習俗起源,正月十六“舞旗花”

       傳統上認為,過完正月十五年就算過完了,其實很多地方過完正月十六才算真的過完年。正月十六習俗多,有走百靈、 跑百病、舞旗花、爬城頭、送牛樁、嫁鼠女、逛廟會等,這些習俗都是期盼今年一年有好的運氣和福氣。那麼正月十六“舞旗花”有哪些活動呢?

正月十六“舞旗花”   舞旗花習俗起源

       舞旗花習俗起源

舞旗花的習俗,早在明朝洪永年間就有體現。那時,大量的士兵轉業到蘇、魯、豫、皖各省,墾農安家。為增添節日喜慶氣氛,把軍隊的火藥成份改過了,裝在鐵桶裡搖,漸漸經過演變,就變成了如今的舞旗花。

       什麼是舞旗花

       舞旗花的提前工作是,大家去到墳林山坡拾掃柏顆,在廢鍋裡用石臼搗碎,選街面中央刨凍土、修地臼。再準備好麥秸、鋸末、旗杆、拴羊的鐵索和鑿好眼的廢鐵桶。旗型鐵桶裡表層裝的是豆秸,然後鋸末,旗杆約丈高,用鐵索把上頭和鐵桶連結實後,先將豆秸點著了,迅速把旗杆下頭插在地臼裡,開始轉動。隨著火勢,慢慢加快速度,活靈活現的一條吐著火舌的游龍,便精彩的呈現在眼前。

       舞旗花精彩瞬間

       隨著圍觀的人,吶喊聲越來越大,轉旗杆的表演者們會更加賣力的轉動,旗杆會轉得越來越快,碎鍋硝燒紅之時,正是舞旗花最精彩的瞬間,火紅球變成了白熾球,四射的金星噼啪作響,漆黑的夜晚亮如白晝。人們會不由得往後退,但是還是會興奮的高喊,這也正是節日的歡快氛圍體現。舞旗花習俗,是為了求取新的一年的健康快樂和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