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2016年壯族祭田節在農曆哪一天

廣西壯族自治區是壯族的主要分佈地,他們的民族有自己的語言和信仰。說到傳統節日,壯族的節日和漢族也有重合,但還是有很大的區別,風俗習慣等方面還是不相同的。今天,要介紹的是壯族的祭田節,你瞭解過嗎?不知道的話趕緊和小編一起去看看。

2016年壯族祭田節在農曆哪一天

可能也感興趣》》壯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壯族祭田節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武鳴一帶壯族傳統節日,時間在每年農曆六月初六。

這天,各家到田邊殺雞、燒紙並插小白旗拜田。祈求神靈保佑莊稼免遭災害,穗大粒滿,茁壯成長。有的人家還在田邊擺插一個稻草人,驅趕蟲鳥,守護莊稼。這一天,婦女們還要整理晾晒全家衣物。人們認為這天天氣最好,晾晒過的衣物不易發黴生蟲。

相關節日之拜秧節:
  又叫插秧節,壯族民間農祭儀式。居住在廣西東蘭、鳳山一帶的壯族農家,農曆每年四月初八日要進行祭祀秧田的古老儀式。

這一天,各家要殺雞到田頭祭拜秧苗,以祈禱秧苗茁壯成長。有的人家這天到河邊拾撿“脫馬騰”當湯圓煮吃。廣西壯族。自治區思縣那蕩鄉一帶壯族,這天還要開塘捉魚,吃“魚生”,並修理犁、耙等準備耕田插秧。南部地區,人們請道公到田裡趕鬼,然後開始插秧。

傳說,這一習俗起源於一個壯家姑娘,她聰明美麗能歌善舞,尤其插得一手好秧苗,因此,人們就叫她秧妹。一天,秧妹在木樓上織錦,忽然闖進一夥人,把她搶到土司那裡。土司讓秧妹嫁給他,她不答應,就被關在一個巖洞裡。於是她不吃不喝,整天痛哭,淚水流乾,哭出血來,染紅了紅水河。

後來她變得瘦骨嶙峋,土司見秧妹不像以前那樣美麗,就逼她下田插秧,如果她一天插完一塊大田,就放她回家。就在插到最後一棵秧苗時,她突然倒在田頭,手裡握著最後一棵秧苗離開了人世。為了懷念心靈手巧的秧妹,每年在秧妹死去這天—四月初八,人們便到田頭祭祀秧田,用一根芒杆插在新插完的秧田邊,杆下吊著紙串,下面放一團糯米飯和一個雞蛋,並焚香燒紙,祈求秧苗無蟲無災,茁壯成長,能夠豐收,後來代代相傳,形成了寄託人們期望豐收的風俗。

壯族簡介:
  壯族是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主要分佈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此外,雲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東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及全國的許多省、市、自治區也有程度不同的壯族人口分佈。壯族與越南境內的岱人、儂人有同源異流的關係。境內外的壯族聚居區大體連為一片,還有相當一部分與漢、苗、侗、瑤、鬆佬、毛南、水等民族雜居。

自然條件方面,在我國境內的壯族主要分佈在嶺南地區,大多屬於亞熱帶,那裡氣候溫暖,年降水量1200一2000毫米,林木蔥翠,有大片原始森林,江河縱橫,眾多河流像西江各支流、鬱江、紅水河、柳江、桂江等流向東南,水力資源豐富,大部分可通航。境內地形呈盆地狀,丘陵、山地相互交錯,壯族村寨大多建在壩子、河谷區域和半山區,那裡土層肥厚,水源豐富,十分適宜於農作物和其他經濟作物的生長,盛產稻、玉米、甘蔗、黃麻、油桐、橡膠、劍麻等。礦產以錳、鋁、錫、鉛、煤等為主。

語言方面,壯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分南北兩個方言區,它們在語法結構、基本詞彙等方面大體相同。

族源方面,考古發掘表明,今天的壯族在體質特徵和文化特徵上與柳江人、西疇人、甄皮巖人、大石鏟文化等有共同之處,表明壯族先民自古以來就已生息、繁衍於嶺南的廣大土地上。壯族民間流傳的《布伯》、《且依且咪》、《伏羲兄妹》等神話故事和考古發掘,則證明壯族先民曾經歷過漫長的原始群落時期。那時,人們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組成群體,共同勞動,共同消費,由於生產力極端低下,人們依靠集體的力量以求生存和發展。隨著生產力進一步發展,壯族社會逐漸向氏族公社過渡。大約在商周時期,私有制逐漸產生,父系氏族公社瓦解,壯族社會開始進人了階級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