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十堰過年有哪些習俗?

十堰市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十堰市有很豐富的資源。它有著很多的地方文化。千百年來,十堰的先祖給當地人民留下了很多的民俗,這真的是一種寶貴的文化遺產。當然十堰的春節習俗也有很多。本期為你講解十堰的春節習俗。

十堰過年有哪些習俗?

殺年豬
  殺年豬是十堰人過年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從“進九”開始。十堰民歌《十二月》裡唱道:“臘月廿十臘,家家把豬殺。砍上肉一吊,拎到姐的家。”
  殺豬的當天,豬的主人起早,在房頭場地上壘起柴灶,架上大鐵鍋,劈柴燒水。先給要殺的豬喂好吃的食物,然後請殺豬匠,請幫手,請喝殺豬酒(豬血湯)的親朋、鄰居捧場。
  豬殺了,肉醃了,殺豬匠、幫忙的、親朋鄰居都圍在場院中的大方桌上,喝酒吃肉,不醉不休。

過小年
  十堰地區過小年是農曆臘月廿四,也有臘月廿三過的,俗稱“軍三民四霸王廿五”。這天家家戶戶都把灶前灶後的牆壁清洗乾淨,然後換上新灶神像,燒灶馬圖,讓司命爺騎上花馬,吃著灶糖、灶餅上天。新灶神像的兩邊貼對聯,上聯“上天言好事”,下聯“下界保平安”。
  吃過晚飯,在灶頭上擺上香爐、蠟燭、黃裱紙及八個灶餅、一盤灶糖等供物,燃香、點燭、燒裱,全家祭拜。祭完,全家吃灶餅、灶糖。

趕嫁娶
  臘月廿四後,司命爺上天了,人間便無神管,全是“黃道吉日”,娶媳婦、嫁姑娘自然就不用再看日子,民俗叫“趕亂”。於是從小年以後直到臘月廿九,不論城裡鄉村,也不論江南江北,娶媳婦、嫁姑娘的扎堆。大街小巷,十里八村,四處都可聽到鑼鼓、喇叭、鞭炮響。

撣揚塵
  十堰俗語云:“臘月廿四,撣塵掃房子。”
  臘月廿四大清早,全家人早早起床,一起動手。男勞力換套舊衣服、戴上草帽,在長竹竿頂端捆上刷子或雞毛撣子,依次撣掉房頂、樓頂、牆面的浮塵及蜘蛛網,然後把角角落落、邊邊沿沿清掃乾淨。
  除塵後全家人洗澡,換上乾淨衣服,女主人及長女便開始清洗床上用品和衣服。等到臘月三十夜,趁守歲時,把全家人的新衣服分別放在各自床頭。

鬧年
  鬧年,就是每年除夕前祭祖,表示與祖先一同過年。《清·房縣誌》卷十一《風俗》記:“臘月廿六日後,具酒脯薦祖,團欒合食,謂之‘鬧年’。”這是說,農曆臘月廿六後,家家戶戶都要帶上酒菜到祖墳祭祖。祭祖時,在墳前大樹下選塊地方,鋪上草蓆,擺上酒菜、果品、供饃,上墳人代表全家給祖宗拜年、敬酒,以示陰陽團聚,懷念之情。

寫對子
  十堰人過年,普遍貼春聯、門畫。春聯又叫“對子”,起源於桃符。對子和門神是“兄弟”,十堰城鄉、官民均有貼對子和門神的習俗。
  春聯、門神是“栽”在各家門上的兩對“迎春樹”,上面落著吉祥和喜慶,烘托出一派春色和年景。

蒸年菜
  十堰民諺雲:“臘月廿九,蒸肉熬骨頭。”舊時沒超市,市場上無成品蒸菜,於是家家戶戶備蒸籠。大戶用大蒸籠,小戶用小蒸籠。平時蒸饃饃、蒸飯、蒸米酒,到了過年便蒸菜,叫做“籠沾葷”。
  蒸菜分葷、素兩種。葷蒸菜有條子扣肉、粉蒸肉、蒸排骨等,雞、鴨、牛、羊、魚都可做蒸菜。蒸菜用中型土陶碗,因為土陶碗出味。

團年
  古時團年飯很講究,比喜宴還豐盛。有涼拌菜、炒熟菜、蒸扣菜、燉湯菜,還有花生、瓜子等。冷盤有黃豆芽、豬肝、牛肉、香腸、臘魚、雞爪子(又名“抓錢手”)、醃雞鴨蛋及小青菜等。炒熟菜有雞鴨肉塊、豬肉塊、豬腰花、糖醋溜魚等,葷素搭配。蒸菜即各種蒸肉、八寶飯、紅薯丸子、蒸酥卷等。湯菜以蓮藕熬豬蹄、牛羊肉蘿蔔湯為主,漢江河邊還有蒸盆魚、翹嘴魚湯、黃桑魚湯。竹溪縣有臘肉、鮮肉混合的“竹溪蒸盆”等。
  菜上齊了,點燃一大掛鞭炮,炸得門前火花亂飛。全家拜完神,在祝福聲和歡笑聲中,饞了一年的團年飯才開吃。

TAG標籤:習俗 十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