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大年初九習俗都有哪些?

許多做生意的人或多或少對於大年初九這個節日並不陌生,很多老人以及生意人都會把正月初九作為“辦事日”因此,人們總說“七不出,八不歸,九出剛好辦成事”。那麼,真的如大家所說的這樣嗎?大家是否知道大年初九的習俗都有哪些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春節的角度來學習瞭解一下吧!

大年初九習俗都有哪些?

農曆大年初九,民間習俗是玉皇大帝的誕辰,要舉行盛大的祭天活動。臺灣新竹不少信眾要到主祀玉皇大帝、擁有二百多年曆史的天公壇,向天公祝壽,並且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平安健康。
  所以說,大年初九習俗就是如此,這天對人們來說也算是一個精神上的寄託。

大年初九習俗:忠信燈街鬧花燈
  “正月初九鬧花燈”,這是河源市連平縣忠信、大湖、油溪、三角、繡緞、高莞等6個鄉鎮約定俗成的村民共同鬧花燈的大喜日子。
  連平縣忠信墟鎮人山人海,車水馬龍,街道兩旁均懸掛著一盞盞絢麗多彩、爭奇鬥豔的花燈,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忠信燈街擺放的花燈呈現出購銷兩旺態勢,上千盞花燈很快被人搶購一空。
  據史載,“忠信燈街鬧花燈”始於明末清初,自那時起,每年農曆正月初九日,粵北九連山重鎮“忠信街”(現河源市連平縣忠信鎮)都要舉行一項“鬧花燈”的文化娛樂活動。
  沿街展銷的忠信花燈別具一格,顧客多數只顧挑花燈大小式樣,一般不計價還價,只要賣主說個“合適”價錢,顧客便樂意照付,因為顧客要的是“好彩頭”,
  賣主亦在成交後說一通恭喜之類的好話,聽的人自然皆大歡喜。吊燈、賞燈是忠信地區特有的一種傳統習俗。忠信花燈設計新穎、造型美觀、製作精緻,是忠信民間繪畫、美術、剪紙、書法、對聯、詩詞等方面綜合表現的藝術。
  忠信地區鬧花燈一般在正月初九至十八之間,也有進行到農曆二月八年級的,儀式有“上燈”、“暖燈”和“化燈”。
  據當地村民介紹,古時候吊燈、賞燈一般以家中添了男丁才舉行鬧花燈儀式,現在當地老百姓家裡不管生男生女,還是喜遷新居、修繕祖祠,
  總之,各地大凡有好事、喜事,家家都會沿襲吊燈、賞燈習俗,舉行隆重的鬧花燈儀式。

大年初九習俗:正月初九是天界最高神只玉皇大帝的誕辰,俗稱“天公生”
  “天公”就是“玉皇大帝”,道教稱之為“元始天尊”,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每逢他的生日,人們都會舉行祭典以表慶賀,自午夜零食起一直到當天凌晨四時,都可以聽到不停地鞭炮聲。祭拜天公的儀式,相當隆重,在正廳天公爐下襬設祭壇,
  一般都是用長板凳或矮凳先置金紙再迭高八仙桌為「頂桌」,桌前並繫上吉祥圖案的桌圍,後面另設“下桌”。
  “頂桌”供奉用彩色紙製成的神座(象徵天公的寶座),前面中央為香爐,爐前有扎紅紙面線三束及清茶三杯,爐旁為燭臺;其後排列五果(柑、橘、蘋果、香蕉、甘蔗等水果)、六齋(金針、木耳、香菇、菜心、菀豆、綠豆等)祭祀玉皇大帝;下桌供奉五牲(雞、鴨、魚、卵、豬肉或豬肚、豬肝)、甜料(生仁、米棗、糕仔等)、紅龜粿(像龜形,外染紅色,打龜甲印,以象徵人之長壽)等祭玉皇大帝的從神。
  在祭拜天公之前,全家大小都得齋戒沐浴,初九當天,更禁止家人晒衣服,尤其是女褲、內衣或倒垃圾桶,以表示對玉皇大帝的尊敬;祭品如果要用牲畜的,一定要用公雞、不能用母雞。若是要還願時,必須用全豬或全羊。
  友些虔誠的家庭以為在家裡祭拜還嫌不足,會連夜趕往各地的天公廟禮敬,像臺南終義路的天壇、高雄的天公壇、木柵指南宮等,每年的農曆大年初八便燈火通明,熱鬧非凡。
  天公生當日也有“安太歲”的儀式,當年生肖衝犯太歲的人便可以到廟中,寫上自己的姓名、年歲,再添一點香油錢,委由廟方負責供奉即可。
  另有一個安太歲的方法:年初時在家裡用平日盛米的米筒圍上紅色片作爐,寫上“太歲星君到此”,再每日供奉即可。

大年初九習俗:雲南白族習俗
  大年初九為男人節,男人休息。
  農曆大年初九,民間習俗是天公生日。農曆大年初九是民間習俗天公生日,
  新竹市不少信眾到主祀玉皇大帝,擁有二百多年曆史的天公壇,向天公祝壽,也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平安健康。

TAG標籤:初九 習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