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鄭州春節習俗都有哪些?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中國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春節是農曆新年,是華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降臨,永珍更新,象徵著一年的開始;標誌著人生的另一個起點。下面就請跟隨小編來看看鄭州文化春節習俗都有哪些?

鄭州春節習俗都有哪些?

鄭州春節習俗:偷齋燈和背棗山。
  大概在六七十年前,鄭州市的城中村裡,有一種給神供齋燈和給外甥送棗山的風俗習慣。

所謂齋燈,就是在年三十之前,蒸蒸饃時,把饅頭大小的一疙瘩發麵,做成一個小碗的樣子,和蒸饃一起蒸熟。等到年三十晚上吃團圓餃子的時候,為了對神或者已經故去的長輩一年來所給予的保佑的感謝,在饃碗裡倒上少許的食用油,找來一截線做捻,點燃,放在大門口的神龕裡,或者門墩上抑或先祖的牌位前,供奉他們。

那時候,普遍缺吃,有些調皮膽大的小孩子,就會趁黑夜,摸到別人家的神龕前,把正燃著的“齋燈”偷走吃掉,或者拿回家。這就是偷齋燈。關於“齋”字的寫法,許多老年人根本就不知道。只知道大家都這樣叫。至於偷那簡直就是一種可以忽略不計的可笑行為了。

背棗山,還是和吃有關。年三十之前,蒸蒸饃的時候,同時也把棗山給蒸出來。所謂棗山,就是把發麵做成一個甜瓜大小像山一樣的形狀,然後在上面插上一圈一圈的棗,蒸熟。等大年八年級,閨女女婿帶著外甥外甥女來拜過年,吃過飯回自己家時,就把這棗山,給外甥拿出來,讓帶回家裡去慢慢吃。這棗山大概象徵著盼望外甥外甥女早一點長大成人,也許象徵希望外甥外甥女早一點發大財吧。反正都是一種美好的祝願而已。隨著生活水平的日漸提高這些和吃有關的“古老”的習俗被人們“棄置殆盡”。

鄭州春節習俗:正月初五補“補丁”。
  聽老人講,在鄭州及周邊一帶,春節習俗裡有正月初五吃麵皮補“補丁”一說。還說,早些年在鄭州周邊的農村,這一習俗顯得還尤為重要。現在,好多年輕人可能都不知道這一習俗了。

過了大年七年級,除了正月十五重要外,初五往往也被看做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那天老百姓照樣燒香拜神,以求神靈保佑平安幸福。正月初五吃麵皮補“補丁”,一是因為新年期間有很多忌諱,比如不吵架不罵人,不摔盆不打碗等,以圖吉利。但是,雖格外小心,也難免不打爛個碗摔碎個調羹什麼的,為彌補這一過失,以挽回吉利,就在正月初五這天以吃麵皮來補住這個“破茬”。

另外,正月初五補“補丁”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那時的老百姓日子大多很窮,過去的一年可能欠了不少債,老百姓管這些債叫“窟窿”。為期望儘早還上債,為使自己家以後不再欠債,也在正月初五這天晚上,擀圓圓的麵皮來煮吃,把“麵皮”比作“補丁”,吃了就把所有的窟窿補住了。而且麵皮越大補得越牢,吃的越多補得也就越多。那時,小孩子大多是不愛吃這麵皮的,大人硬是勸著哄著才吃點。

正月初五補“補丁”這一習俗,其實是對老百姓嚮往美好生活心情的一種表達方式而已。現在人們生活好了,也沒有什麼“窟窿”要補了,於是,這一習俗漸漸地也就淡了。再說,誰還相信這薄薄的麵皮真能補住什麼,還不是要靠自己的智慧和誠實勞動合法經營來致富啊。

鄭州春節習俗:臘月二十四掃房子。
  在鄭州有臘月二十四掃房子的習俗,民間傳說灶王為天帝督使,負責檢視各家功過,凡是有過者,要在牆上畫個記號,到年終臘月二十三上天彙報,七年級五更接天旨後帶天兵回民間按牆上記號進行懲罰。人們為了消除隱患,待打發灶王爺上天后的第二天,立即動手打掃房子,這就形成了“二十四掃房子”的習俗。傳說歸傳說,這掃房子打掃衛生卻是很好的習俗,一年到頭了,把家裡家外打掃得乾乾淨淨清清爽爽,看了心裡都舒服。這個習慣也符合國家提倡的全民衛生運動的精神,想象著各家各戶都把屋裡院裡打掃得很乾淨,然後準備著過年的食物:蒸包子了,炸酥肉了,晒臘腸了。空氣中飄著誘人的香味,孩子們嬉笑打鬧,真是一幅和諧生動的春樂圖。

現如今生活條件都提高了,房間平時都拖把拖著吸塵器吸著,地板大都光可鑑人一塵不染,或許不再在意哪天打掃房子屋子了,但年前把房間徹底地清理一下也形成了一種習慣。過年了,裡裡外外都要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這好的衛生習慣誰又能否認不是‘二十四掃房子’這個習俗傳下來的呢!

鄭州春節習俗都有哪些? 第2張

鄭州春節習俗:芝麻糖糊住灶王爺的嘴。
  臘月二十三那天是“小年”,是打發灶王爺上天的日子。據說灶王爺本是天上的一顆星宿,因為犯了過錯,被玉皇大帝貶謫到了人間,當上了管廚房的官。他端坐在各家各戶的廚灶中間,看著人們怎樣生活,如何行事,把好事壞事都詳細記錄下來,到了臘月二十三就回轉天庭,向玉皇大帝稟報各家各戶的善惡情況。到了臘月三十晚上再返回人間,根據玉帝的旨意懲惡揚善。

母親那天總是早早起床,把買的一張灶王爺的年畫貼好。晚飯後,母親就開始把灶王爺案前擺上芝麻糖,焚香後,把芝麻糖在蠟燭上燒一下,那根黏糊糊的芝麻糖就化開了,母親把化開的一端使勁地糊在年畫上灶王爺的嘴邊。我總是對著灶王爺畫邊的一副對聯莫名其妙,“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後來,母親說,這樣是讓灶王爺在他昇天到玉皇大帝那兒稟報時,請他多多美言,因為是用糖糊著嘴,灶王爺就只能說好話,不能搬弄是非了。供完灶王爺後,那又黏又甜的芝麻糖就成了我們的美食。

鄭州春節習俗:避邪納福撒柴灰。
  和許多地方一樣,一進入臘月鄭州人就開始忙乎,從臘月二十三祭灶到掃房子、蒸花糕直到二十八九貼春聯,這年,就算準備得差不多了。

貼春聯,很有講究,大門小門,灶房門,柴屋門,就連雞舍門兩邊也要貼上大小合適的火紅的對聯。在春聯貼上去後,那寓意是把門神、灶神等天地諸神,都請回家了。之後便有個近乎神聖的小儀式。

原來住在鄭州附近農村的老人都知道,春聯貼上去後,要在房前屋後撒上一圈白柴灰,意思是將其他不祥的小鬼小神擋之於門外,避邪納福,財不外流,祈求來年一家人健康、幸福和平安。這件事一般由家中的男主人來做。

那時候蒸饃煮肉燒的是大地鍋,柴禾和樹疙瘩充分燃燒後,灰白色的柴灰很乾淨。父親將其慢慢掏出,裝在籮筐或者盆裡面,用手一把一把抓起來,小心翼翼、認真地圍著房屋撒,密密地撒一圈,將整個房屋圈起來。小孩子們跟在後面,不許亂講話,免得一句話說不對,冒犯神靈。待一絲不苟地做完這一切,就單等年三十的到來,守歲,放鞭炮,磕頭作揖,互致吉祥的問候。

TAG標籤:鄭州 春節 習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