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新春佳節的講究,臺灣2021年春節習俗有哪些

想要過好新年的話,是要做好一定的準備的,而且在不管是年前,還是過年期間都是很忙的,一般只有孩子能在新年享受時光,但是這樣喜慶的日子,每個人的內心還是喜滋滋的。那你知道臺灣的春節習俗嗎?老黃曆中關於臺灣過年的風俗習慣有哪些描寫呢?

臺灣2021年春節習俗有哪些 新春佳節的講究

臺灣2021年春節有啥習俗
  與大陸各地一樣,春節也是臺灣最熱鬧、時間最長的民間節日。一般從農曆十二月十六日“尾牙”開始,到正月十五元宵節(上元節)結束後才算完,持續整整一個月。尾牙是每個月的七年級、十五或是八年級、十六是臺灣商人拜土地神的日子,稱作“做牙”。2月2日叫做“頭牙”;12月16日稱為“尾牙”。尾牙是商家年度最後的活動,也是老百姓春節活動的“第一聲”。在這天,普通的臺灣民眾會焚燒土地公金,祭土地公。除了近年來越來越流行的尾牙晚餐外,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尾牙是一種傳統。主要食品有潤餅和刈包,都是地方美食。
  送神,在農曆臘月二十四日,家家戶戶都要慶祝灶神和其他神仙的到來。在早期的臺灣,每個廚房都有一個相當大的“火爐”。據說,玉皇大帝每年1月4日都會派灶神來監督每家每戶的言行舉止。並於十二月二十四日向玉皇大帝彙報他的工作,也就是每個家庭的善惡行為。

臺灣2021年春節習俗有哪些 新春佳節的講究 第2張

除夕對於臺灣人來說是最重要的。先要佈置“廳頭”辭年。下午,舉行“辭年”儀式。在壇上供奉五牲和其他供品,祭拜神明。然後祭拜祖先,三跪九叩行大禮,祈求神明和祖先的祝福在新的一年。神前桌還要有“春飯”(一個裝滿大米的小碗,用紅紙做的花插在飯上),神前佛三碗,灶上一碗,而這頓飯則被稱為“過年飯”。桌子上還有三堆橘子和紅棗,象徵著好年景。到元宵才把橘子取下,最後,還要燒金紙、放鞭炮,才算儀式結束。
  避債戲和收債燈,是新年避債叫節的活動。除夕夜,臺灣所有的寺廟都會舉行祭祀表演。春節期間無法償還債務的人走到廟裡的舞臺上,躲在人群中看戲。按照慣例,債主不能向他要錢。否則就會引起民憤,被群眾痛打一頓。這齣戲一直演到第二天凌晨,也就是中國新年的第一天,揹負債務的人就順利過完年。
  圍著火爐,除夕夜,也叫除夕。全家人圍坐在桌子旁,吃著一年中最豐盛的食物。桌子下面有一個燒得很旺的爐子,爐子旁邊放著一些銅錢,表示這裡很暖和,很富有。吃的東西通常有象徵意義。如一定要吃“長菜”(芥菜,意為長壽)、蘿蔔(寓意好彩頭);吃“整雞”意味著全家福(“雞”聽起來像“家”);吃魚丸、蝦丸、肉丸,取“三元及第”之意,(丸與元諧音,三元為狀元、會元、解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