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江西春節習俗有講究,過個好年

正所謂時間如弦上之箭,歲月如白駒過隙。如今已經是2017年11月,再過不久人們將要迎來新的一年。隨著年關越來越近,各地人們陸續開始計劃和準備春節期間的諸事項,那麼就讓老黃曆為你介紹,江西春節習俗有哪些講究。

過個好年 江西春節習俗有講究

除夕“閉門生財開門大吉”,年夜飯“四盤二碗”有講究
  除夕夜準備的晚餐,俗稱“年夜飯”,江西有的地方叫做“團年飯”、“閤家歡”、“分歲酒”、“守歲酒”、“辭歲酒”。每年吃年夜飯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把大門關起來,不能大聲說話,不能敲擊碗筷,吃完年夜飯後,再開啟大門,這叫做“閉門生財,開門大吉。”

南昌人大年三十的年夜飯,吃的是“四盤二碗”。這四盤是:紅燒魚,象徵著年年有餘;豆腐條燒雞,條取意黃金條,雞意指鳳凰,取意吉祥、富貴;炒節節高,即炒冬筍,喻意來年步步高昇;炒青菜,指清清吉吉、平平安安。二碗則分別是牛肉炒米粉,牛象徵力量,米粉同白鬚,寓意老人延年益壽;炒年糕,求來年官運亨通、升官發財。

正月七年級拜大年,不許睡懶覺
  江西人過年,除了年夜飯,早餐也是非常講究的。為了新年有個好兆頭,大人小孩在大年七年級都不允許睡懶覺。不管除夕夜玩得多晚,大年七年級早上6點多都得起床,7點多一家子要坐一起吃新年早餐。這頓早餐一般吃的是“素餐”,以青菜豆腐為主,以示新的一年清清吉吉,富貴有餘。

正月七年級,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天。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這一天主要的民俗活動有拜年、放鞭炮、貼春聯、給壓歲錢。

大年八年級回孃家,“伴手”禮一定要雙數
  “大年七年級起五更,大年八年級日頭紅。”過了大年七年級,人們就不再講究“早”字了。這一天,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孃家拜年,所以俗稱“迎婿日”。這天,回孃家的女兒不能空手,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名為“帶手”或“伴手”,且必須是雙數。孩子們都會提著鯉魚燈去討個好彩頭,他們還能得到外公外婆的“壓勝錢”。

九年級晚上早休息,初四“扔窮”迎“灶神”
  正月九年級稱為“小年朝”,也稱為“赤狗日”。傳說“赤狗”是“熛怒之神”,不宜外出。民間亦傳說九年級晚上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燈睡覺。

大年初四,又稱為羊日,是民間恭迎灶神回民間的日子。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羅,所謂折羅,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清掃室內,把垃圾收集起來堆到一處,這也是漢族民俗中說的“扔窮”。

這天也是江西客家人探親訪友最熱鬧的日子。客家人對“四”並無禁忌,“四”被視為很吉利的數字,因為“四”是兩個“雙”合成的,初四出門也被看成“走四方”的好意頭。

初五“破五接財神”,初六扔垃圾“送窮神”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節”。江西民間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所以過了七年級,接下來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接財神。在財神生日到來的前一天晚上,也就是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正月初五,迎接財神之日,也是各商店開市之時。“

“下田備春耕,窮氣送出門。”到了大年初六,家中的婦女要把節日積存的垃圾扔出去,謂之“送窮”,門上的掛箋也可摘下來同時扔出去,叫做送窮神,反映了老百姓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美好生活的願望。

過個好年 江西春節習俗有講究 第2張

初七要吃“七樣羹”,南昌“上七大似年”
  正月初七,傳說這天是人類的誕辰日,民間曾把這天叫做“人日”、“人日節”或“人勝節”。古人有戴“人勝”(一種頭飾)、登高賦詩、“撈魚生”、“吃麵條”、“送火神”等習俗。

江西人還有正月初七吃“七樣羹”的傳統。這七樣菜包括芹菜、蒜、蔥、芫荽(香菜)、韭菜五種,另外兩樣可靈活掌握,有的用魚、肉或其他菜來湊合。“七樣菜”要一鍋煮,煮好後全家人一起吃。

芹諧音“勤”,蒜諧音“算”,蔥諧音“聰”,芫荽的芫諧音“緣”,韭菜的韭諧音“久”,魚的諧音“餘”,吃肉表示富裕。據老人說,吃了“七樣羹”,可以撿金拾銀,發大財,人勤快、聰明、有人緣、長久幸福、有餘富足,以示人們對家庭幸福的期望。

初八放生“遊八仙”,初九初十“天地過生日”
  正月初八又稱順星節,漢族傳統農曆節日之一,有“放生”活動,在江西,有些地方將正月初八演變成了“敬八仙節”。這一天,民眾習慣備佳餚水果以祭祀八仙,俗稱“遊八仙”。

正月初九為玉皇聖誕,俗稱“玉皇會”、“天公生”。傳言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這一天都要隆重慶賀。俗話說“上九辦事一大堆”,說的就是上九日這天辦事,會受到玉皇大帝的福庇。

“初九天生日,初十地生日”,農曆正月初十,民間稱為“石頭節”。在初十忌諱搬動石頭和碾、磨、石臼等石器,還有的地方流行抬石頭神的習俗,初九夜裡,將一個瓦罐凍結在一塊平滑的石頭上,初十早晨由十名姑娘或男青年,輪流抬著瓦罐奔走。如果石頭始終不落地,預示著新的一年豐收。

正月十一“子婿日”,十三“點灶燈”,十四“試燈”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請女婿的日子,民歌稱為“十一請子婿”。正月十二這一天的漢族民俗活動有搭燈棚、烤老鼠火、烤百齡火、藏剪刀、收舊鞋、過老鼠節等,在江西贛南部分地區也有這些民俗活動。

正月十三有一項重要的民俗活動,被稱為“燈頭生日”。江西民間在這一天要在廚灶下點燈,稱為“點灶燈”。這是由於正月十五鬧花燈的日子臨近了,各家都試點制好的燈,因此被說為“燈頭”之日。

正月十四,為了準備正月十五的上元佳節,民間和廟宇都會在這天搭建燈棚,懸燈結彩,並做一些遊藝節目的預習活動,稱為“試燈”。並且,在民間還有正月十四喝“亮眼湯”的說法。

亮眼湯就是青菜麻餈湯。從除夕夜到正月十四都吃的是大魚大肉,正月十四夜喝亮眼湯,當然感到特別鮮。然後用雪亮的眼睛去欣賞元宵燈會,以美好的心情來迎接新的一年。

正月十五鬧元宵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小正月”、“元夕”等。江西人對這一天的重視程度並不比除夕差。元宵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元宵。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

南昌話說“三十晚上的火,十五晚上的燈”,有些地方還有“鬧完十五鬧十六”的習俗。當日入夜之後,家家戶戶燈火通明,門前都要掛起彩燈,各種燈籠大顯身手。各村的龍燈、板凳龍、蓮船、獅子燈、蚌殼燈穿村過戶,串街走巷,熱鬧非凡。進賢、安義等縣,正月初七就開始上燈,叫“上七燈”。

TAG標籤:過個 習俗 春節 江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