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清明祭奠,寒衣燒物,清明節和寒衣節的關係

中國人崇尚祭祀,每年還有很多的祭祀活動,人們希望在祭祀活動中可以和神仙也好鬼怪也好有一些不一樣的聯絡,在先祖之中,我們的祭奠也是因為這個傳統的習俗原因,我們覺得這是一個有意義而且有用的事情。

清明節和寒衣節的關係 清明祭奠,寒衣燒物

清明節和寒衣節的關係

我們所熟知的清明節是祭祖的節日,我們掃墓插柳上墳,這是為了能夠讓我們自己的節日變得更加清新明瞭,讓我們自己的內心和我們的祖先有更多的關係和聯絡。寒衣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它也是為父母愛人等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

 寒衣節的習俗

寒衣節這個節日跟祭祀節日特別相關,所謂的寒衣就是已經離開的人,我們祭奠亡人,給他們贈送衣裳,還有日常用品,這些關係物品就稱作為寒衣。在這個節日裡面,更多的也是我們對於一種家人的思念和祖先的祭奠。我們將這些物品拿來表達我們的關心。所以這個傳統節日裡面,我們可以掃墓也好燒紙也好,燒一些衣服,樓也好,它都是一種形式上的體現。

寒衣節的來源

還就和其他的節日不一樣,他是一個有很多忌諱和一些比較和民俗相關的事情。其實接受度最廣的大概是說孟姜女的故事。孟姜女千里尋夫送寒衣的故事,長城內外便將農曆十月七年級這天,稱作“寒衣節”。“十月七年級燒寒衣”,早已成為北方憑弔已故親人的風俗。相傳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為了顯示順應天時,在十月七年級這天早朝,行“授衣”之禮,並把剛收穫的赤豆、糯米做成熱羹賜給群臣嘗新。“寒衣節”由此而來。人們還在加衣避寒的同時,也將冬衣捎給遠在外地戍邊、經商、求學的遊子,以示牽掛和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