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青苗節的由來,佤族傳統節日

佤族是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佈在雲南省的西南部地區,和漢、傣、布朗、德昂等民族交錯雜居,在漫長的歲月中發展出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富有趣味的節日,今天少數民族的節日就來為你介紹佤族青苗節的由來傳說。

佤族傳統節日:青苗節的由來

雲南臨滄耿馬縣四排山鄉一帶佤族同胞的青苗節,佤語稱為“景勒借”,時間在每年旱谷青苗長到四寸高時,即佤歷七月初,每逢“那木”(乙)、“來”(丙)、“門”(丁)三天為節期。節日期間,男女老少喜氣洋洋,打掃水井、接水槽,殺豬宰牛,各家各戶逗糧逗菜,飲水酒,煮雞肉爛飯,祭祀寨神家神,吹起蘆笙打起歌,歡聚一堂。

關於青苗節的由來,當地佤族中流傳著這樣一個膾炙人口的故事:傳說有一個名叫巖列的部落首領,在撒播旱谷前,派出好幾個強壯的男子漢四處尋找砍人頭來祭祀木鼓,但都空手而歸。巖列酋長召集頭人在家中密謀,經一番相持不下的爭論後,身為首領的巖列為了本部落的興旺,忍痛答應砍下從其他部落討來的兒媳頭,定在次日動手。

但是,這祕密天機被在火塘旁玩耍的巖列酋長孫子聽見了,孫子旋即如實告訴其母,次日晨,巖列酋長的兒媳帶上一筒帕(口袋)乾糧,離家往大森林中逃命,家中養的狗也跟隨著兒媳跑去,當部落的男子漢們舉刀尋找酋長的兒媳時,卻不見她的蹤影了,於是便分兵把口,出動追擊,左追右逐。

只是,男人們追著家狗,又追不著酋長的兒媳,越追森林越密,越爬山峰越陡,追了三個太陽,趕了三個月亮,仍然追不著,男子漢們一個厭森林藤條絆腳,一個厭箐漕溝壑太多,一個厭山崖陡難攀,一個又厭家狗引路使她逃脫,一氣之下,揮長刀砍下狗頭,勇士們無可奈何地提著回去向巖列酋長交差。

說來也怪,巖列酋長不怪罪勇士們,他說:這定是天神安排,我們就用狗頭取代人頭祭祀木鼓,敬獻祖先神靈吧。於是部落村寨按傳統舉行祭祀木鼓神靈的活動,祭祀播撒下旱谷。正當人們憂慮擔心狗頭取代人頭祭祀,旱谷是否會發芽生長時,巖列酋長也和群眾一樣,半信半疑,指派頭人天天往旱谷地裡察看。

過了一段時間,頭人們向巖列酋長報告,地裡旱穀苗長到一掌(約15公分)高,出苗齊,不缺塘,巖列酋長十分高興,率頭人百姓到旱谷地邊,看到用狗頭取代人頭祭祀後的旱谷青苗一片綠油,大家一齊吹起蘆笙,打起歌,歡慶起來。

旱谷青苗長勢好,人們當然喜歡,但頭人百姓疑竇又起,擔心著穀粒會不會飽滿,巖列酋長號召人們勤懇勞動,薅鏟雜草,結果到收穫時,穀穗長顆粒飽,一片金黃,阿佤人民由衷的喜悅,舉行隆重的開墒收割,叫谷魂,嘗新米的活動。從此,耿馬四排山鄉一帶世居的佤族人民就革除了一年一度的砍人頭的習俗,改用狗頭祭木鼓,並且仍然是年年豐收,人畜興旺。

十幾代人以後,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村寨木鼓房不存在了,木鼓也消失了,但佤族後人十分崇拜和懷念祖先,把阿佤人從黑暗帶到光明,從愚昧走向文明。巖列酋長用狗頭取代人頭祭祀的創舉,激勵著人們在生產生活中不斷地改革求新,吸取先進,擯棄陳腐,所以直到今天,還是一直保留著每年歡度佤歷七月節(陽曆四月初),即青苗節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