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盡情歡樂的燈杆節,仡佬族傳統節日

位於貴州省西北部的副地級市仁懷市,背靠歷史名城遵義,是國酒茅臺的故鄉,素有“中國酒都”之美譽,而這裡不僅有美酒,更有豐富多彩的多民族文化,位於仁懷市西南的茅壩鎮,是漢族、苗族、仡佬族、布依族、彝族等9個民族共同交錯生活,和睦相處的地區,今天少數民族的節日要為你介紹的就是其中仡佬族的重要民族節日——燈杆節。

仡佬族傳統節日:盡情歡樂的燈杆節

燈杆節是茅壩鎮啞塘民族點的仡佬人民最隆重的民族節日之一。每到年末,大家推選一名有威望的頭人當會首,由他召集各姓族長商量決定參加人數和活動規模,並按富貧情況,通知各戶準備半斤至五斤不等的茶油和咂酒(俗稱壇壇酒),以備過節之用。

燈杆節通常從農曆正月七年級持續到農曆正月十五,正月七年級早飯後,仡家男女老幼,都要精心打扮,身著民族盛裝,有說有笑地趕到清水堰燈杆堡。人到得差不多了,會首用酒肉祭過天地,由年青力壯的人把事先準備好的燈杆立在堡中,用繩子把點有茶油燈的大燈籠升上杆頂,然後鳴放鞭炮,宣佈燈杆節開始。

燈杆是用筆直而結實的杉木做成的,高二丈以上,頂端有橫木,上有鐵環,吊繩穿入,可將燈籠升降添油。燈籠用油紙或玻璃紙做成,上有遮風雨的小木棚。燈籠將從正月七年級開始,一直亮到正月十五日晚上,不準中途熄滅。

燈杆節期間的白天和上半夜,人們在燈杆下進行各種節日活動,有的打篾雞蛋,有的盪鞦韆,有的對唱山歌,有的跳蘆笙舞,有的祈神禱拜,有的飲壇壇酒。過了正月十五日以後,活動停止,燈杆則繼續立著,留待第二年再用,據仡家老人講,燈杆象徵仡佬人正直勇敢,前途光明

打篾雞蛋
  篾雞蛋用篾條編成,蛋行,內裝鬆軟物質,大小不等,分甲乙兩方,但參加人數不限。兩方對戰時,即將篾雞蛋彈來彈去,失手落地者為輸。比賽時,圍觀如堵,氣氛熱烈。

打鞦韆
  參加這項活動的多數是青少年。鞦韆悠然擺盪,似彩蝶飛舞,笑鬧不絕。

對唱山歌
  歌者擺開陣勢,你一首,我一首,問答自如,妙趣無窮。

跳蘆笙舞
  仡佬族使用的是五管蘆笙。會吹蘆笙的在前,不會吹蘆笙的隨後,笙響舞起,歌舞相伴。舞者在翩翩起舞中尋知音、結良緣。

祈神禱拜
  老年人點燃香燭,對著燈杆磕頭作揖,祝願佳人平安,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飲壇壇酒
  節日下午,大家抬出自己的壇壇酒,在酒罈中插上一根打通了竹節的小竹杆吸吮。男女老幼,你傳我遞,相邀作客。無酒量的品嚐品嚐,有酒量的開懷暢飲,一醉方休。

對於燈杆節的由來,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相傳,南宋端平年間,仡佬族年輕的頭人仡拉哇帶領大家開溝修堰,辛勤耕種,連續幾年獲得豐收。正月七年級,這位頭人舉行婚禮,大家為他慶祝,在龍鳳堡上立了一根大木杆,做個大燈籠,掛在木杆的頂端,燈光四射,仡家男女老幼在燈光下唱歌跳舞吹蘆笙,一直歡慶到正月十五日,這個慶祝活動久而久之成為習慣,並一代一代流傳下來,而倘若這個傳說是真,燈杆節至少已經風行七百多年了,歷史相當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