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與武則天有關,花朝節的由來

司空圖的“傷懷同客處,病眼卻花朝”,可見花朝節在唐代早就已經形成。文獻中也有很多關於花朝節的記載。曾經花朝節是在全國都很盛行的,尤其是武則天時期,她很喜歡花,可以說是嗜花成癖的。那麼花朝節到底是怎麼來的呢?本期傳統節日帶大家瞭解花朝節的由來。

花朝節的由來,與武則天有關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萬紫千紅披錦繡,尚勞點綴賀花神。”清人蔡雲的這首《詠花朝》,是舊時江南民間慶賀百花生日風俗盛況的寫照。詩中所寫的“花朝”,是我國古代的一個傳統節日——花朝節。

據傳,花朝節在全國盛行,始於唐武則天時期。在那時,正月十五的元宵節、二月十五的花朝節、八月十五的中秋節,這三個“月半”被視為同等重要的傳統佳節。歲月的塵煙歷經千年淘洗滌盪,不知從何時開始,這一傳統的節日已日漸消亡了。但是,位於武漢市新洲舊街,卻依然保留著這一傳統節日。而且,據傳是從南宋淳煕年間開始,至今已沿襲800餘年而長盛不衰。

緣起:慶福寺廟會
  “江山多麗一河曲折連三廟,佛法無邊四海同歸不二門。”舊街慶福寺內有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淨慧長老創作的對聯。舊街花朝節的由來,就要從這座寺廟說起。

舊街境內,有一條蜿蜒如帶的小河穿城而過,這條河,當地人稱作“三廟河”。如今每年的花朝盛會主會場,就設在三廟河的西岸河灘上。三廟河的由來,是因為沿河建有三座寺廟。其中,規模最大的,就是位於河道上游的“慶福寺”。慶福寺俗稱“大廟”,又稱“五三”公廟,據傳是由當時五十三姓居民合建。

舊街廟志載,慶福禪寺建於南宋,至今有800餘年歷史。舊街大廟的弟子們每年都要舉辦花朝廟會,首先是在舊街大廟內舉辦,後來大廟和院子裡容納不了參加廟會的人們,會場就改在廟後的三廟河河灘上。

發展:幾大集市群落
  舊街地處大別山山腳的古驛道旁,素來商賈雲集,為鄂東一大集市。很早以前河西即有農村集市。前來慶福寺參加廟會的,除了舊街及新洲本地人外,後來漸漸還有周邊浠水、羅田、紅安、麻城、團風等地的人,鄰省安徽人、河南人也大量參與。有人從中嗅到了商機,順便帶來了自制的農具和竹木器到廟會出售。花朝節期間,也正是鄂東春暖花開之時,許多人也借廟會期間前來郊遊賞春,於是唱戲、雜耍、打拳比武、賽山歌、說媒相親等活動,五花八門,無所不有,逐漸形成耕牛、農資、農村生活用品、花卉苗木、雜耍幾大市場群落。

會期也由二月十五一天改為十四至十六三天(今年還延長到五天)。這幾天,整個舊街從河灘到街道,被攤販遊客擠得水洩不通,綿延數十里。從高空俯看,真似一幅活生生的現代版“清明上河圖”。花朝節在當地,是比春節還要熱鬧而隆重的節日。家家戶戶都會備下酒菜,請親戚朋友前來賞玩。學校裡頭,還會特意挪下假日讓孩子們趕花朝。

見證:歷史沿革和非遺
  舊街的花朝節經歷朝代更迭,遭遇炮火戰亂,卻從未間斷過。元末明初時期,朱元璋和陳友諒兩軍在此交戰,也不干擾參加花朝節的人們。抗戰期間,人們避開日寇,自發將物資交流地點移到樹大林密的楓樹崗等山頭上進行。據新洲文史專家李森林介紹,那時武漢有一名攝影師,想來尋點營生。當地百姓大多不知他手中照相機為何物,以為是給飛機發訊號的什麼儀器,把他當作漢奸抓了起來,幸而執行任務的軍官見多識廣,才保全了他的性命。

解放後,“花朝廟會”成為群眾的節日娛樂和物資交流的盛會。1956年起,每年農曆二月初十開始,將物資交流會依次在新洲潘塘、徐古、舊街、張店分別舉行,會期每地三天,約定俗成,延續至今。三地交流會,舊街盛於張店,張店盛于徐古。

目前,新洲舊街的花朝節已被列為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日人均流量達到20萬人次。遊客趕花朝廟會的同時,還可沿著新建的高等級“紅色旅遊線”,飽覽山鄉爛漫春色,往周邊的李集、倉埠等鄉鎮,賞十里桃花。

你可能會喜歡:
  愚人節的由來和習俗
  節日查詢:2016年節日大全
  2016年植樹節是幾月幾號?
  節日大全:愛鼻日是哪天

TAG標籤:武則天 花朝節 由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