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古人的清明節也有過節攀比和出行擁堵

清明節即將到來,我國民間有祭祖掃墓之俗,很多人就算平日裡在外鄉工作生活,清明之際也一定是要回家掃墓的,再加上假期出遊踏青的人潮,各地的交通擁堵情況並不少見。而另一方面,清明掃墓在一些地區還成為家族間彰顯實力、相互攀比的契機,甚至造成一些消極影響。那麼在古代,古人們過清明節有沒有類似情況呢,其實是有的,那麼就讓老黃曆為你介紹。

古人的清明節也有過節攀比和出行擁堵

《唐會要》記載,唐玄宗開元年間已有敕,“寒食、清明四日為假”。四天的小長假已不算短,不過隨著時間推移,放假的時間還在不斷延長。到了唐憲宗元和年間,更是通告“寒食通清明休假七日”,寒食節與清明至此完全打通,官方還明確了一個長達七天的假期。

不過,清明長假也產生了不少問題。和今人清明掃墓、喪葬的攀比之心類似,唐代人也有這樣的心態,只不過不是比給亡者燒什麼東西或怎麼辦葬禮,而是比拼其他東西。

唐代清明時還很注重寒食、禁火的傳統,由於煮熟的雞蛋營養豐富、便於冷食,因此雞蛋就成了“假期”通用食品。與此同時,唐代也繼承了前代鏤雞子、鬥雞卵的習俗,並推陳出新,大盛其風。

所謂“鏤雞子”,就是將雞蛋雕成各種圖案花樣,製成精美的工藝食品。每到寒食、清明,人們互相贈送刻鏤成形的雞蛋,以祝賀節日。由此衍生出來的就是,當時往往有人將鏤雞子相互對比,大有競爭之意,這即被稱為“鬥雞卵”。

或許是因為民間據此產生的奢靡、攀比之風日盛,唐玄宗還專門為此頒下《禁斷寒食雞子相餉遺詔》,禁止民間在寒食節期間互相饋送雞蛋,以使民眾日行恭儉。

除了在吃喝方面攀比,古人也曾遇到過掃墓或踏青出遊時的交通問題。

宋代承襲唐制,清明仍有七日假期。這期間,到郊外掃墓的人把城門都堵塞了,踏青的遊人更是數不勝數。於是就有史料記載,每到清明時節,外出掃墓者,“車馬往來繁盛,填塞都門”;出遊的人也不少,“田野道路,仕女遍滿”。

《夢樑錄》甚至記載,“不論貧富,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出遊人多得好像全城的人都出來踏青了。宋人田況的《開西園》一詩中還有這樣的記載,“檻外遊人滿,林間飲帳鮮。眾音方雜還,餘景更留連。座客無辭醉,芳菲又一年。”可見當時在遊玩之餘,還有不少人要小酌一杯。

從今人的視角來看,唐宋時的清明正是一年中的重要節日之一,除了緬懷先人,清明更是生者享受假日生活的節日。我們也能從中看到古人節日狂歡的意味,甚至於像過節攀比、出行堵車這樣今人遇到的很多現實問題,古人也曾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