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二十四節氣/列表

內容是什麼,春分祭日是什麼意思

我國古代中,二十四節氣是農業生活非常重要的一個指導手冊,在這一天中,人們會根據節氣來舉辦各種民俗活動,作為封建的最高統治者,古代帝王會在這一天舉行相應的祭祀活動,你知道春分祭日是怎麼樣的嗎?下面就一起去老黃曆裡看看吧!

春分祭日是什麼意思 內容是什麼

春分節氣從每年公曆3月20或21日,太陽到達黃經0度(春分點)時開始,至4月4日(或5日)結束。這一天陽光直射赤道,晝夜長短几乎相等,而且正當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稱“春分”。也就是說,一改冬日裡夜長於白天的現象,而天氣也漸漸暖和了。這一切,功勞都來自於太陽,所謂日照中天。所以,祭日便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漸漸成為了一種傳統。

在周代,春分有祭日儀式。《禮記》:“祭日於壇。”孔穎達疏:“謂春分也”。此俗歷代相傳。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春分祭日始於周代,源於華夏先民對日神的崇拜。夏商周三代都有祭日的傳統,夏尚黑,祭日在日落之後;殷尚白,祭日在紅日當空之時;周尚赤,祭日在晨曦黃昏之際。《禮記·祭法》載:“埋少牢於泰昭,祭時也。相近於坎壇,祭寒暑也。王宮,祭日也。”鄭玄注:“王宮,日壇也。”孔穎達疏:“王,君也。宮,亦壇也。”《管子·輕重己》曰:“冬盡而春始,天子東出其國四十六裡而壇,服青而絻青,搢玉揔,帶玉監,朝諸侯卿大夫列士,循於百姓,號曰祭日。”此後,春分祭日習俗便流傳下來。

古代帝王的祭日場所大多設在京郊,元朝時建有日壇,此後明、清兩代皇帝在春分這一天在日壇祭祀大明神(太陽)。朝日定在春分的卯刻,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親自祭祀,其餘的年歲由官員代祭。

TAG標籤:祭日 春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