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二十四節氣/列表

清明,春分後十五日是什麼日子

古籍《曆書》中有云:“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這句話記載了古人對清明日期計算。那麼今天的二十四節氣就為你介紹,春分後十五日的清明節氣。

春分後十五日是什麼日子:清明

問:春分後十五日是什麼日子?
  答:春分後十五日是清明節氣。

清明節時在仲春與暮春之交,在冬至後的第108天。作為我國民間傳統的“四時八節”之一,清明時節是人們祭祖掃墓的日子,由清明節氣發展而來的清明節,也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

清明的名稱與這一時節天氣物候的特點密切相關。古籍《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所謂“清明風”即清爽明淨之風。《歲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氣溫變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對於古代農業生產而言是一個重要的節氣,民間農諺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等。

古代清明習俗知多少
  盪鞦韆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竟豎鞦韆,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彥博詩《寒食日過龍門》,詩中描寫為“橋邊楊柳垂青線,林立秋千掛彩繩。”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

鞦韆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之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

這一習慣據說是發端於清明戴柳插柳的風俗。關於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種傳說,最古老的傳說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耕作的祖師——神農氏,後來由此發展出祈求長壽的意蘊。再晚點的傳說與介子推有關。據說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時,發現介子推死前曾經靠過的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更晚點的傳說是唐太宗給大臣柳圈,以示賜福驅疫。

掃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其實早在秦以前就有,但最初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併到唐朝才開始盛行。並相傳至今。“燒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謂“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屬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

TAG標籤:清明 十五日 春分 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