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百家姓/列表

祝融十二世孫,楚熊王朝嫡祖鬻熊

解讀百家姓熊姓。楚熊王朝嫡祖鬻熊,祝融十二世孫。熊姓是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最早可以追溯至西周周成王時期,為楚國國姓,楚國貴族姓氏。熊姓歷史悠久,曾有72個望族,居百家姓第68位。

楚熊王朝嫡祖鬻熊 祝融十二世孫

熊姓文化之鬻熊

季連,伏羲第86世裔孫,黃帝第八世裔孫,羋熊王朝的創立者。十有二年舜賜姓羋。季連帶著中原文明進入楚丘(今河南滑縣),建羋熊王朝。大約在商朝時期,季連部族逐步南遷到漢水流域,在與當地三苗土著居民不斷融合後,力量逐漸強大。公元前21世紀,季連的後裔羋部落穴熊氏族已經活動於有熊氏之墟和熊耳山之間,地區大約在今河南中部的新鄭和郾陵一帶。

而羋熊王朝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人物,叫鬻子。在《道藏》逢行{王圭}注本《鬻子序》雲:“鬻子名熊,楚人,周文王之師也。”杜預《左傳注》,稱鬻熊為祝融十二世孫。黃帝第36世裔孫,是伏羲八卦的嫡系傳人,著有《鬻子》一書,是中國的第一部字書,中國哲學第一部著作,更是楚國哲學的第一部著作,又是道家的第一部著作,可謂四個第一。鬻熊不僅是楚國的締造者,又是道家學說的開拓者,是楚國最早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周文王曾拜其為師,鬻子隨傳八卦於弟子周文王,而周文王所作的《易經》一書,為中國的群經之首。歷史傳說中,有伏羲畫八卦、周文王作周易一說。所以《易經》又被稱為《周易》。後鬻子又輔佐周文王推翻殷商建立周王朝。

春秋時期的楚人老子,是公認的道家創始人,而晚商時期的楚君嫡祖鬻熊,卻被學界認為是道家思想的鼻祖。據胡適先生考證,“道家”學說其實是戰國末年以至秦漢之間的“黃老之學”。然而,黃老之學的兩個來源,其一是北方以“陰陽訊息”和“五德終始”為中心思想、以稷下學派為代表的陰陽家,另一個來源便是以南方楚文化為中心的“道”的思想。

而佔楚文化相當比例的巫文化和神仙觀念是楚文化的重要內容,在歷史文獻和出土文物中皆有明證。《漢書·地理志》載,“楚人信巫鬼、重淫祀”;王逸《楚辭章句·九歌序》雲,“昔楚國南郢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樂鼓舞以樂諸神”;而屈原的《九歌》、《天問》、《離騷》等著名篇章,本身就有巫文化及與之聯絡緊密的觀念的詳細載錄。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太一出行圖》,反映了楚文化中以東皇太一為主要崇拜物件的巫風俗

巫道文化對後世宗教的深刻影響則在於它催生了我國的本土宗教——道教。神仙觀念是道教的基本觀念,得道成仙是道教的終極追求,道教的神仙觀和方法論莫不與楚文化的巫道內容相關。東漢以後,道教以成型的民族宗教的形式登上歷史舞臺,其理論基礎正是道家學說,老子以“太上老君”之名被奉為教主,文子、莊子也分別被尊為“通玄真人”和“南華真人”,其著作《老子》、《文子》和《莊子》被奉為《道德真經》、《通玄真經》和《南華真經》列入道藏。

接受了楚文化巫道內容的道教,還與佛教發生既論爭又借鑑的互相影響,促使道教的宗教形態更加完備和外來的佛教最終本土化。佛教東漸之初的西漢末年,正是我國流行黃老之術的時代,佛教不得不假黃老之名傳教。說明此時的佛教還要自甘為黃老之術的一種,在華夏文化的大背景下謀求一席之地。嗣後,佛教在其傳播過程中對老莊學說甚至是道教本體中某些內容的借鑑,則有效地推進了這一外來宗教中國化的程序。

因此,楚熊王朝嫡祖鬻熊,為道教的產生以及佛教的本土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而其弟子周文王所做的《易經》,堪稱我國文化的源頭。它的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無論孔孟之道,老莊學說,還是《孫子兵法》,抑是或《黃帝內經》,無不和《易經》有著密切的聯絡。一代大醫孫思邈曾經說過:“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醫。”簡直可以一言以蔽之:沒有《易經》就沒有中國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