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百家姓/列表

廣西鄭氏字輩大全,尋根有道

鄭姓為古老的中文姓氏之一,它的歷史已有三千多年。在《百家姓》中排第7位。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七八。中國的姓氏,不少來自最初封國的國名,鄭姓也是如此。今天為您整理廣西鄭氏字輩大全。

尋根有道,廣西鄭氏字輩大全

鄭啟勤支系的追溯
當前,分佈廣西貴港市內各地鄭氏人口約五萬左右,其中屬啟勤公的直系後代佔80%以上。因此,貴港市鄭氏支系溯源,應以鄭啟勤一脈為主線,再儘可能顧及其餘支系。

根據本市內原貴縣樟木沙村,新塘大鄭,龍山各村,平南上渡鎮鹿鳳、雅埠等村現存族譜記載,都有一個共同點:鄭啟勤由福建漳州府平和縣遷居廣西,在貴縣、桂平、平南開基發族。平南上渡族譜所載更為詳細:鄭啟勤,字遠,號世正。父鄭益,伯父鄭泗。家住福建省漳州府平和縣阪子圩。清順治間,因鄭成功反清復明,清廷對鄭姓罪誅九族。順治十一年(據1984年8月30日福建省漳浦縣委檔案館給平南縣委黨史辦的回函所載)農曆十二月三十日晚,啟勤公全家正準備吃團年飯,清兵突來搜捕,啟勤急將已做好的年飯酒餚倒進酸糟甕內,全家逃出,避開了清妖的屠刀,然後投親靠友,埋名隱居,中間經歷一段全封閉無人得知的過程。據史載,清廷曾持續多次對鄭姓人究“罪”。按理推,罪民身份的啟勤全家已是驚弓之鳥,當然欲住不能,不得不又從寄居地逃出。但是,當時啟勤的父親已年老而且病弱,不可能再踏上遠逃之路。因此啟勤只好令其妻謝氏先帶領其四子——大郎、大祥、大良、大猷,頻頻叮囑後向廣西方向逃奔。傷心淚別後,啟勤公即按原來打算扶持其父歷盡艱辛返回其原籍福建阪子圩,生養病醫,直至康熙五年至八之間,送終、安葬了父親克盡了孝道。其後才背上行囊向廣東廣西尋妻覓子。

按平南老前輩口傳,啟勤妻謝氏帶領四子逃到廣西梧州,看到清兵凜凜,殺氣騰騰,還在到處抓人,當時四兄弟大抵已懂事,為不被一網打盡,母子五人商量後決定分散逃走。逃到哪裡?至少幾代人後才向世人展開案卷:大子大郎奔至貴縣樟木沙村定居,成為貴縣、賓陽至今近三萬後代的開基發族祖。大祥大良去向還未能披露。大祥、大猷偕母謝氏逃到桂平,先居下秀裡,後改遷油麻有理村。大祥則遷居貴縣龍山。父親啟勤,孤身一人餐風宿露,歷盡苦楚,大致康熙十九年才奔至廣西平南上渡黃京衝。得到當地劉安伯的同情和支援,絕了再尋妻的念頭而住下改名斌章。當年他已四十一歲。次年在平南街幸與其早年先到平南的哥哥斌相相遇,後同返黃京衝居住。同年娶鄰村劉天職之女而成家,後育了兩子:翊瓊、翊垣,兩女:成姑、縣姑。若干年後,劉安伯全家遷徒武宣,把他經營的全部土地、魚塘竹林等財產廉價出讓與斌章。由此斌章公得以開創平南至今大約一萬四千後代的繁榮局面。斌章公憾喜參半的一生告辭了人間,享年84歲,夫妻合葬於雅埠村大江邊寶地,墓碑刻鄭啟勤原名,子孫常年祭祀。

平南上渡的族譜記載:我太始祖崇甫公,宋淳熙癸卯科解元(即理宗18年,公元1197年)庚戌科賜進士及第(理宗25年,公元1204年),世居福建省漳州府漳浦縣十五都二圖一甲赤湖城月嶼堡,立戶鄭維旭,家聲丕振,苗裔繁昌。傳至五福公遷至平和縣五寨新塘,生三子:超雲,靈雲,起雲。公歿,夫妻合葬於平林鄉後面。

起雲公,妣陳氏,生五子:名泗,名益,三子軼記。公歿後葬於館地向下尾蘭。
益公(文族公)遷平和縣阪子村關帝廟右邊居住,大明間以商業為主,經常到日本貿易生意。生於明神宗八年歲次庚辰(1579年3月25),終於清康熙二年歲次癸卯(1663年3月3日)已時,享年84歲。次配林氏,生於明神宗31年歲次癸卯(1602年5月18日)申時,終於明崇17年歲次甲申(1644年2月20日)申時,享年42歲。夫妻合葬於平和縣阪子村白雲岩上嶺大路邊,葬地名跑馬拋鞍。林氏生二子,長子名傳,次子名遠。

傳公號啟信,生五子:斌、與、陳、強、桓。
一世遠公,號啟勤,字世正,行二。生於明崇禎14年歲次辛已1641年9月12日申時,終於清雍正二年歲次甲辰1725年7月12日未時,享年84歲。在逃離廣東寄居地之前,謝氏元配生下四子:大郎、大祥、大良、大猷,於康熙初年母子五人由寄居地經廣東直上廣西。……

公元1998年元月,貴港鄭氏建譜理事會為要進一步弄清我鄭氏源流實況,派鄭東,鄭作堅,鄭堅明三人組成的調查組,以平南族譜為線索,直抵福建調查取證。穿插於平和、漳州、龍海等縣之間,找到了啟勤公逃離地阪子村遺址,高祖五福公遷移平和縣五寨新塘舊址,以及五福公原住漳浦縣十五都二圖一甲赤湖城月嶼堡原址,並謁拜了月嶼村宗廟看到並抄錄了月嶼支系的二十八昭穆字輩:“伯績芳蹤,致維旭振,宜啟世澤,立龍起兆,允植純德,克綬弘嘉,光寵永錫。”字輩告訴我們,啟勤公已是月嶼村支系第十代了,漳浦縣月嶼堡的先祖又是從龍海縣白水鎮山美村八十六郎分支而來的,因此又沿線往訪山美村,一一都對上。山美村八十六郎分支又分出四支:

1、漳浦縣赤湖鎮月嶼堡(村)

2、龍海縣白水鎮山美村(守祖)

仙遊——山美村八十六郎——3、龍海縣東園鎮鄒岱村

4、龍海縣東園鎮埭尾村

另外,調查組更在平和縣阪子鎮白巖上嶺大路上邊找到了啟勤公父鄭益公夫妻合葬墓,地形,山向與譜記都對上。該墓在1997年7月已被盜,盜洞口20*30公分。

如上述,啟勤公先祖幾處遷居舊址、陵墓的找到,月嶼村昭穆字輩的揭示證明我貴港市各地譜記基本準確,啟勤公的歷史清楚可信。

啟勤公終世地平南鹿鳳、雅埠兩村後代恪遵祖訓,至今日常語言還是統一講閩南話,外村外姓來議婚,其中一個條件是結婚過門後必須講閩南話,否則告吹。年輕人偶爾講了白話,便被指責為背祖,遭到白眼。每年正月八年級開年,敬奉祖先第一個供品就是用酸糟煮的肉類,這是用以重現啟勤公當年農曆十二月三十晚正要吃團年飯時,清兵突來搜捕全家逃出的驚險鏡頭“睹物懷人”,激發後代永遠記念祖先的悲慘歷史。這無疑又是啟勤公有關史話的有力佐證。

      然而,啟勤公遷徒貴縣桂平等地後,其中一脈的支系分流倒顯得模糊不清,出現祖、孫斷層、銜接不上。某個公找不到其後代子孫,例如啟勤公前妻謝氏四子中的大祥、大良兩公不知道誰是他們的後代子孫。而當前存在的為數千餘甚至二千多的某些支系卻不知道他們的祖先是誰,如大鄭村細音公支系及雙橋鄉加全村趙勝公支系。原因何在?必須揭開。啟勤公是避難逃來廣西的,避難途中,時刻都深恐被清妖所執,因而重重告誡妻兒,任何時候都要隱瞞祖宗來歷,必要時還得隱姓易名。在他落足廣西開基衍族後的後半生,還深恐清廷追究,叮囑後代對祖宗歷史只可言傳,不可筆錄。

      後代恪遵祖訓,因而一般都不立譜傳世,只有言傳。現存的一些族譜,都是清末和民國後的產品,寫譜人只憑追憶前人的口傳而寫成的,因而不全面不繫統、斷層甚至錯誤並不足為怪。我們發現有些譜記寫成半真半假,簡直是個謎,細心猜了才著是處。基於“恐清症”,只是言傳,不記譜,或寫假譜年代遠了,對祖宗歷史,無從追憶或記得不衍接,甚至茫無所知。因此,理順該理順的每個支系的脈絡,層次,搭正同宗的關係,正本清源,認祖歸宗,是我們建立全市性族譜的今天全市宗親的共同願望。


從福建到貴港的源流弄清楚之後,啟勤公祖父以上源流理應追溯清楚。但由於歷史的演變,先祖頻繁,交叉遷徒情況複雜,要理順清楚顯然是十分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