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百家姓/列表

新百家姓第八十九位錢姓淵源!

  姓氏是怎樣產生、發展的?“姓氏”在現代漢語中是一個詞,但在秦漢以前,姓和氏有明顯的區別。中國共有4100個姓,而錢姓在新百家姓中排在第八十九位。
新百家姓第八十九位錢姓淵源!
  源流一

  源於姬姓,出自周朝顓頊帝裔孫彭孚的官名,屬於以官職為氏。

  顓頊帝曾孫陸終生彭祖之裔孫孚,官拜周錢府上士(掌管國家財政官職)。

  據史籍《通志》、《姓譜》等記載,黃帝之孫顓頊在祖父去世後繼為天子,掌管中原地區。他執政期間,中原各部落氏族勢力不斷髮展壯大,人口迅猛增長,土地日趨緊張,部族間的矛盾也越來越尖銳,面對此種情況,顓頊決定重新分封天下,他將自己的八個後人分別分封到己、董、禿、壇、曹、斟、羋、彭等地,讓他們各自建立方國獨立發展。這些方國名稱後來陸續演變為相應的姓氏,成為我國南方早期主要八個姓氏的來源。其中彭國傳至顓頊曾孫吳回時,帝嚳委託吳回接替其兄長重黎的火正之職(掌管火種的官),史稱火正祝融。吳回之子陸終成年後娶鬼方氏的女兒女嬇為妻,懷孕三年卻總不生產,無奈之下,陸終只好為妻子實行剖腹產,結果得子六人。六子中的三子名籛,字鏗,史稱籛鏗。後來帝堯封籛鏗於彭城(今江蘇徐州),之後他在那裡建立了大彭氏國,從此,便以彭為姓而稱彭鏗。

  彭鏗是傳說中古代有名的長壽者,相傳他在唐堯時就與夏禹、皋陶等人同時被舉薦入朝任職,夏商之時任守藏史,至周朝時為柱下史,同時又是擁有侯伯之位的大彭國君,活了八百甲子,遂被後人尊稱為彭祖。彭祖之孫彭孚,西周時任錢府上士,掌管國家的財政大權,其後人為了紀念他的事蹟,就以他的官職為姓,稱錢氏。西周建都於鎬京(今陝西西安),彭孚雖出生於彭城,而任職於京城,所以錢氏的一部分最早形成在今陝西省關中地區和江蘇省彭城縣一帶。

  相傳彭祖籛鏗子女眾多,而按照西周時期的嫡長子繼承製,只有彭祖的長子長孫一系才能繼承彭祖的名位和封地,其餘諸子諸孫則無法享有這一權利。因為宗法制度規定,任何一個家族中只有嫡長子得以承襲父親的一切權力和地位,世代保有本家族“大宗”的地位,其餘諸子在分得一部分財產和土地後,另外分成若干新的別宗,稱為別子,各有自己的氏號。這些別子以後就成為這些別宗的始祖,他們的土地和名位也由各嫡長子繼承,成為別宗的宗子。這些別宗的宗子,對於“大宗”而言,他們是小宗,而在自己的宗族內,則為族長,就是“大宗”,史稱“別子為相,繼別為宗”。因此,彭祖的各支庶子孫多改換姓氏以有別於嫡系,其中有一支把“籛”字去“竹”頭改為“錢”,於是便形成了後來的錢氏。清朝王相所著《百家姓考略》中記載:“錢,徵音,彭城郡,系出籛氏。彭祖姓籛名鏗,支子去竹而為錢氏。”

  源流二

  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九府泉人,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九府泉人,亦稱九府錢人,在古代,“錢”字於“泉”字相同,取泉之不絕之意,皆指錢幣。九府泉人隸屬天官府司管轄,為王室重臣之一。

  在史籍《史記?天官書》中記載:“下有積錢,金寶之上皆有氣,不可不察。錢古作泉字。”

  在典籍《正字通》中記載:“九府者,掌財帛之官也。歷代便之。周景王鑄大錢,曰寶貨,肉好有輪郭,以勸農贍不足,百姓蒙其利。錢形似璧,故亦稱肉好……紀錢制者,唐張臺封演有泉譜,陶嶽有貨泉錄,宋洪遵有泉志,馬端臨有錢幣考,彼此異同。”

  在九府泉人(九府錢人)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錢氏、泉氏,後泉氏亦多改稱錢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三

  源於改姓,屬於帝王賜姓為氏。

  賜姓是中國古代帝王彰布皇家威儀,昭示榮寵,籠絡、褒獎臣屬,邀集人心的重要手段之一。五代時錢鏐曾以杭州為中心建立了吳越國,歷時八十六年之久,是時境內安寧,人民富足,有不少吳越臣僚先後都被賜以國姓“錢”,而改姓為錢。史籍《宋史》中稱,吳越王錢鏐“與戰士多賜己姓”,至忠懿王錢弘傲臨朝稱制,這些因賜姓而改姓錢氏之人“皆稱同宗”,都自認為屬於錢氏之人了。

  目前屬於這類被賜姓的錢氏人還見於臺灣省高山族土著中。據史籍《臺灣省姓氏源流》記載,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臺灣省高山族土著七姓中有一支因忠於朝廷,有功於國家,被清乾隆帝賜姓為錢,此後相沿不改,迄今仍為錢氏。

  源流四

  源於改姓,屬於聯姻合姓為氏。

  合姓即是合併而成的姓氏,是中國姓氏發展史上的一種特殊變姓現象,稱之為假複姓。錢氏的合姓是錢氏與其他姓氏合併或聯姻的結果,以錢王氏、錢賴氏兩姓人數居多。

  錢王氏,就是由錢氏和王氏協商合併而成,最早出現於崇德地區(今浙江桐鄉),以後又遷往浙江的其他地區及江蘇、福建、安徽、廣東甚至臺灣省、香港等地。錢王氏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當年崇德兩姓族人出於人員互補、消除糾紛的目的而試圖通過平等合作的方法尋求共同發展的最佳手段。

  錢賴氏,基本也是由錢氏和賴姓合併而來。據《臺北文獻?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在臺蒐集族譜報告》一文報道:“在目前的臺灣省,便生活著一些以錢賴為姓的人。不過他們大多是錢氏與賴姓通婚後的主婦及子女,尤其是受西方從夫姓的文化影響,很多賴姓女性婚後在保持自己原有姓名的同時,在前面又冠以夫姓,形成假複姓。”

  源流五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1。蒙古族卓爾和沁氏,亦稱朱嘎沁氏,以地為姓,世居克魯倫(今內蒙古呼倫貝爾克魯倫河流域),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JorhecinHala。清朝中葉以後,蒙古族、滿族蒙古族卓爾和沁氏多所冠漢姓為錢氏。

  2。蒙古族敏罕氏,漢義為“千”,與漢姓“錢”字諧音,該氏族在元、明時期與漢族交往時,即將本姓氏漢化簡稱為錢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六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1。滿族錢佳氏,滿語為CiangiyaHala,這是滿族中的一支脫譜姓氏,實際上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後逐漸融入鮮卑族,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地廣泛,今北京市滿族中即有此姓,清朝中葉以後即冠漢姓為錢氏。

  2。滿族伊伯氏,滿語為IbeHala,滿族姓氏,漢義“前進”,世居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後多冠漢姓為伊氏、錢氏。

  源流七

  源於哈尼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明清土司通纂》、《哈尼族社會歷史調查》記載:

  哈尼族錢氏,是在元朝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錢氏的,到了明、清時期,哈尼族錢氏已經是一個勢力較大的姓氏群體,居住在臨安府一帶的錢氏哈尼族首領還擔任過土司副長官的職務,其後裔一直到今天,在當地仍有較大的影響力。

  源流八

  源於彝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彝族錢氏,源出彝族都普氏部落,其頭人在明朝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改土歸流運動中,轉音流改為漢姓錢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九

  源於臺灣土著,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臺灣通志》、《清朝臺灣省之鄉論》等文獻記載,臺灣省土著民族中的賽多族人,原以“沙拉灣”為姓氏,後來全族一致通過決議,都改為漢姓錢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十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今回族、苗族、壯族、藏族、黎族、土家族、哈尼族、布依族、納西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錢氏族人分佈。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錢氏,世代相傳至今。詳實情況,待本書筆者進一步考證之後,再予以補充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