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百家姓/列表

八首關於于慎行詠聊城的詩篇

解讀百家姓于姓。于姓文化淺說之八首關於于慎行詠聊城的詩篇。于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出自炎帝、黃帝世系的典型的自黃河流域播遷全國的姓氏。春秋戰國,邘叔有後裔遷山東郯城。魏晉南北朝時期,于姓真正走向全國。

八首關於于慎行詠聊城的詩篇

于姓文化之於慎行詩文

今天聊城所管轄的地方,在明代或屬於東昌府,或屬於兗州府,這些地方有的是于慎行為官的必經之地,有的是還是他的祖塋所在地,因此他也曾經多次到過這些地方,並留有詩篇。他的詩歌中所寫到的今天聊城所轄的地方主要有:

1、茌平

于慎行《谷城山館詩集》中以“茌平”為題的詩篇有一首,即《茌平道中感懷》:

父老迎相問,君今華髪歸。

雲霄身自貴,家國事多違。

具邇差皆盡,同遊既已稀。

畏看舊門巷,先有涕沾衣。

茌平向來屬於東昌,今天的茌平是在金代復置,並在現在的縣城所在地建立縣城。歷史上的茌平是從東南陸路進京的必經之地。所以歷代名人,對於茌平多有吟詠。于慎行來往北京,如果從德州的運河登舟或下船,一定要經過茌平。從明末邢侗、阮自華合著之《東阿於文定公年譜》中可以知道,萬曆十九年(1591年),于慎行從北京返回家鄉,就曾經過茌平縣。考其詩意,這首《茌平道中感懷》詩當作於此年。

2、阿城

于慎行《谷城山館詩集》中以“阿城”為題的詩篇有一首,即《阿城舟中送別張洪陽宮保南旋》:

一笑相看共白頭,君今亦遂碧山遊。

憂時早闢留侯谷,蹈海初浮越相舟。

千里人隨江浦月,十年書隔薊門秋。

燈前斗酒休辭醉,別後闗河雁亦愁。

阿城本是戰國時期晏子治阿的地方,也就是最早的東阿縣所在的地。元代修會通河,這裡成為運河水路要衝。明代屬於陽谷管轄,與東阿同屬於兗州府管轄之地,今天仍屬陽谷。阿城鎮在古運河東岸,南來北往船隻很多,商業十分繁榮。古阿膠井也在這裡,同時這裡還有海會寺等勝景。從明末邢侗、阮自華合著之《東阿於文定公年譜》中可以知道,于慎行迎來送往,曾經多次到過阿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他曾為送被外放做官的張洪陽,專程到過阿城。這首詩當作於此時。

3、銅城

于慎行《谷城山館詩集》中以“銅城”為題的詩篇有一首,即《銅城望見雲翠諸山》:

歸途今日愜,憑軾見吾山。

以爾千巖翠,慙人兩鬢斑。

向來多遠夢,從此閉重關。

不似終南路,依棲慕世間。

銅城,即今天東阿縣城所在地,自古就是南北驛道之重鎮,漢代為臨沂縣治所,唐代稱為馬防城,元、明時稱為銅城驛,屬於東阿縣。清人朱彝尊詞作《霜天清曉·晚次東阿》:“鞭影匆匆,又銅城驛東”中的“銅城”即指此處。

4、楊劉

于慎行的《谷城山館詩集》中以“楊劉”為題的詩篇有一首,即《暮過楊劉有感》:

多年不到楊劉戍,此夕馮軒過里門。

前代津樑無聚落,舊家蘿葛有兒孫。

煙橫遠隴迷山氣,日落平沙見雪痕。

水木遺蹤多所念,惟將悲淚灑空原。

楊劉,又稱楊柳,為五代、金時重鎮。于慎行先祖從登州府文登縣赤山盤龍村遷到東阿時,就是先到的楊柳,今天的楊柳鎮前屯村有“於氏始祖西遷墓碑”即于慎行率族人所立,明朝皇帝還為於氏敕建了《於氏始遷坊》牌坊一座。

5、七級

在他的詩中還有一首詩歌提到“七級”,即《七汲登舟留別親友》:

閭門煙樹此時分,回首春江惜鷺群。

金匱虛當東觀草,荷衣實負北山文。

花前酒盡人將逺,雨後帆開日未曛。

滿眼浮榮渾是夢,驪歌繾綣不堪聞。

但是在他的詩集中提到的“七級”,被寫成“七汲”。“七汲”,查地名可知,河北無極縣有此鎮,今天屬於石家莊市管轄,在石家莊市西南五十公里處。而這個七汲不在南北通道上,從明末邢侗、阮自華合著之《東阿於文定公年譜》中可知,于慎行沒有到過這個地方。他從家鄉到北京,都是從運河進京,而運河又不通過這個“七汲”,所以,寫成“七汲”當是筆誤。而“七級”,在今天的陽谷北,運河從這裡經過,于慎行進京的必經之地,同時,從明末邢侗、阮自華合著之《東阿於文定公年譜》中可以知道,他曾經多次專程到過“七級”,如隆慶六年(1572年),他就“吊可大於七級河”,所以,從詩意來看,這首詩的“七級”,當是指的陽谷七級鎮。

6、陽谷

《過陽谷店山下問小洞庭遺蹟是唐東平太守蘇源明宴處》:

蠶尾峰頭路,當年小洞庭。

汙邪餘水國,文物閉山靈。

野草微茫白,川雲黤慘青。

猶疑歌舞地,笳鼔震空溟。

此外,他的詩歌中所的《安山寺》、所說的地名也應是在今天聊城市所管轄的陽谷境內,只是時代久遠,一時難以查考。

7、香山

《冬夜宿香山寺》:

一宿招提境,匡床坐夜分。

山深遲見月,石冷細生雲。

仙梵林中發,名香座上焚。

老僧應出定,時覺語相聞。

這首詩是東閣大學士于慎行所作。說到香山,人們大都會想到北京的香山。其實,在東阿也有一座香山。此《冬夜宿香山寺》中所寫就是東阿的香山。其山外形如鳳凰,又稱鳳凰山。《香山寺送四弟讀書濟上》於慎言所作

立馬秀山拂舒鞍,嵴翎分翼野雲寒。

詩成林際明珠絡,酒冷沙頭碧玉盤。

悽斷倪經須自勵,踟躇姜被為誰歡。

齊城開府名公有,巨匯應知學海寬。

香山位於東阿縣城東南方向,出東阿縣城東南行13公里,即到風景優美的香山。香山又名鳳凰山,南臨金堤,東靠黃河,西北是平坦的沃野良田。山南一狹長臺地,表面灰褐,陶片遍地,器形有鬲、罐、鼎足、器蓋等,灰陶居多,也有黑陶與紅陶,細泥夾沙,主要為龍山文化遺物,也有仰韶文化時期紅陶缽等遺物,為市重點保護單位。山北有元札剌王墓,碑文為趙孟頫撰書,為我省珍貴金石遺物。元時,東阿縣城在香山南三裡處的新橋鎮(即今舊城),這裡瀕臨大清河,群峰環峙於東南,擁抱香山於懷中,舒目滿眼蒼翠,人口密集,風景優美。香山前懷,鳳凰翅下。林木蒼翠,綠水繞流。在萬翠叢中,靜靜地掩映著香山寺。城遷新橋後,這裡成了達官貴人、文人學士的遊覽勝地,香火格外興旺,暮鼓晨鐘,香菸締繞,梵音陣陣,給人以飄渺幽靜之感。可以幻化出許多美麗的景色,遐想出天堂仙境。峰因寺顯,寺因峰見。“香菸繞寺”逐漸成古東阿八景之一。香山寺建於金大定年間。當時縣城置新橋鎮三十餘年,長江以北廣大土地,已被金佔領,金人為了統治北方,藉助於佛、道,大興寺廟。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為避水患,將縣城遷谷城舊址,香山繁華日消。弘治年間(1488—1505年),由比丘洪成拓大,嘉靖末年(1566年),曹寺僧人性然重修,殿宇巍峨,香火繁茂,“寶樹青蔥,金姿照耀,法雲廣蔭,慧日流光”《重修香山寺紀》)。其“寶燈閣”,日夜燈火輝煌,香菸瀰漫,四壁鑲鏡,燈影鏡中。妙語參祥,靜修入定。曾吸引不少遊人墨客,來此領略山林風月,人生玄機。今將其遊香山詩詞,摘錄於下,領略一下“香菸繞寺”之美。

8、東昌府

于慎行寫了《東昌府城重修碑》,他關心桑梓事業,參予重修《東阿縣誌》,主持編撰《兗州府志》。于慎行於萬曆七年(1579年)所寫的《東昌府城重修碑》,有“萬貨輻輳,江北一都會”、“漕輓之咽喉,天都之肘腋”等名句,至今被竟相傳引用。

TAG標籤:于慎行 聊城 八首 詩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