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起名/列表

天壇名字的由來,古代祭祀專用

天壇在古代是作為祭祀之用,祈求五穀豐登的場所。現如今也是天壇公園,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天壇不僅是有名的中國古代建築之一,更是在世界著名建築中站得住腳。本期一起來了解天壇名字的由來。

古代祭祀專用?天壇名字的由來

開啟古都北京的地圖,我們可以看到,在古都北京內城之外的南北東西四個方位上,分別建有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四個古祭壇建築。

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的天壇原始名稱“天地壇”,最早時它是供皇帝祭祀天地之神的場所。明嘉靖九年(1530年)時,因在京城北郊另建方澤祭地(地壇),此處才專為祭天祈谷之用,並更名為“天壇”。在那個時代,皇帝每年都會在農曆的冬至、正月上辛日和孟夏(夏季的首月)親臨天壇舉行大祭活動,屆時除祭天、祈谷和祈雨外,還配祭帝王列祖列宗及日月星辰、雲雨風雷諸神。

天壇,位於位於北京內城之外的南方,天安門的東南、正陽門外東側。原名“天地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於每年“冬至”祭天、“孟春”祈谷、“夏至”祭雨的地方。據史料記載,中國古代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動,可追溯到公元前兩千年,尚處於奴隸制社會的夏朝。

中國古代帝王自稱“天子”,他們對天地非常崇敬。歷史上的每一個皇帝都把祭祀天地當成一項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動。而祭祀建築在帝王的都城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必集中人力、物力、財力,以最高的技術水平,最完美的藝術去建造。天壇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十八年(1420年),朱棣用工十四年與紫禁城同時建成,名“天地壇”,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

明朝初年,天與地原是合併一起祭祀,南北的郊壇都一樣,設祭的地方叫“大祀殿”,是方形十一間的建築物。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改為天地分祀,在天壇建圜丘壇,專用來祭天,另在北京北郊建方澤壇祭地。原來合祀天地的大祀殿,逐漸廢而不用。由此“天地壇”就專為祭祀上天和祈求豐收的場所,故於嘉靖十三年(1534年)改稱“天壇”。嘉靖十九年(1540年),將原方形的“大祀殿”改為圓形的“大享殿”。

TAG標籤:祭祀 由來 天壇 #